- 聯 系 人:坤寧
- 聯系方式: 13375158057
- 地 址:昆山開發區
一、天人感應
“天人感應(天人合一)”的思想進入風水學說中,形成受蔭說,即《青囊奧語》中說的“氣感而應,鬼福及人”,意思是活人的居所(陽宅)和死人的居所(陰宅)受天地之氣的感應,能對人產生影響,不是造福就是造禍。
這種天人感應的思維方式體現在風水觀念中,就是周圍環境會影響人的命運,比如說住宅某一方位有清山秀水,則家中會出富貴高官;若是禿山荒嶺,則這家將會衰敗。
現代城市風水認為,居家的吉方正好有一家銀行,則這家會成為富裕之家,也是天人感應觀念的表現。
二、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即適宜,指根據環境的客觀性,采取適宜于自然的生活方式。《周易·大壯》提出:“適形而止。”
西北干旱少雨,人們采取穴居式窯洞居住,窯洞多朝南,施工簡易,不占土地,節省材料,防火防寒,冬暖夏涼,人可長壽,雞多下蛋;西南潮濕多雨,蟲獸很多,人們采取欄式竹樓居住,樓下空著或養家畜,樓上住人。竹樓空氣流通,涼爽防潮,大多修建在依山傍水之處。
草原的牧民采用蒙古包為住宅,便于隨水草而遷徙;貴州山區和大理人民用山石砌房;華中平原人民以土建房,這些建筑形式都是根據當時當地的具體條件而創立的。
三、陰陽平衡
“陰陽平衡”首先是適中的意思,就是恰到好處,不偏不倚,不大不小,不高不低,盡可能優化,接近至善至美。
《管氏地理指蒙》中論陰宅云:“欲其高而不危,欲其低而不沒,欲其顯而不彰揚暴露,欲其靜而不幽囚啞噎,欲其奇而不怪,欲其巧而不劣。”
“陰陽平衡”其次是居中的意思,中國歷代的都城為什么不選擇在廣州、上海、昆明、哈爾濱?是因為地點太偏。
《太平御覽》:“王者受命創始建國,立都必居中土,所以控天下之和,據陰陽之正,均統四方,以制萬國者。”洛陽之所以成為九朝故都,原因在于它位居天下之中。
經濟學中的級差地租價格就是根據居中的程度而定,銀行和商場只有在鬧市中心才能獲得更大效益。
- 微信:13857108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