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做完一個項目,有兩件事必不可少:一是召集項目組成員盡情地HAPPY一下,二是組織項目組成員對該項目進行復盤。為避免團隊“重交學費”,要總結和分享過去的成功經驗和教訓,為團隊明天的成功賦能。
比如,芬蘭移動游戲的巨頭supercell(超級細胞)公司,他們形成了獨特的“慶祝失敗”的團隊文化——一個5—6人團隊夜以繼日的開發一款游戲,但是數據表明這款游戲不得不終止時,他們總是會為此舉辦一場聚會,他們認為值得慶祝的并不是失敗本身,而是從失敗中獲得經驗,游戲負責人會走上臺,向大家分享哪些東西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以及他們從中學到了什么。
俗話說,“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吃一塹長一智”,古人早已揭示了復盤的意義和目的。
聯想公司非常注重復盤,后來被稱為聯想的PDF方法論。所謂PDF,P代表Preview,指沙盤;D代表Do,指做的過程;F代表FuPan,指復盤。也就是,要真正做好一件事情,執行前,做一個沙盤推演;執行中,工作要到位;執行后,要有復盤這個動作。
PDF相當于讓人同樣一件事做三次,沙盤推演,讓人有預案;執行,讓人有實際經驗;復盤,讓人事后重來。復盤有助于避免同樣的錯誤重犯,有助于找到規律。
什么是復盤?
復盤,是圍棋術語,是指下完棋,再重新擺一遍下棋的過程,思考得失,總結有無更好的應對辦法。后來,被應用到工作與生活的層面。
從某種意義上講,復盤,就是團隊執行后的“收割”,對組織知識的“收割”,再辛苦也要做,否則就可能“顆粒無收”,白忙一頓。給復盤最響亮的一句話:做都做了,怎能不讓團隊收獲點什么?
在我看來,一項工作完成后,如果不復盤,基本上沒有進步空間,如果有也是極其有限的。常言道,70%的學習來源于工作中。這就是為什么有的人兩三年下來,可以將其它人甩得遠遠的,這當中的關鍵是復盤。可見,復盤與不復盤的差距會很大。
因此,小事情及時復盤,大事情就階段性復盤,項目結束后要一個全面復盤。如果給復盤一個準確的定義,那就是在腦海中對過去所做的事情重新過一遍,通過對過去的想法和行為進行回顧、反思和探究,找到一定的規律,從而幫助自己和團隊提升執行能力。
我做的比較多的工作之一就是講課,每堂課下來在腦海中過一遍,尤其是在回程的高鐵或飛機上。我會把自己講得好的地方和講得不好的地方都找出來,并找出其中緣由;并思考:哪些干貨需要重新整理?哪些內容可以刪除?今天又有哪些新的發現?等等。如此一來,便可以做到每天進步一點點,日積月累,就是一大進步。
當然,復盤不同于總結,總結是復盤的一部分,復盤比總結的內涵要豐富些,比如,復盤要對未發生的行為進行探究,要探索其可能性或可行性,從而找到更好的方法。
可以說,總結是靜止的,復盤是動態的。關于復盤,美國軍隊有一套復盤方法叫ARR。
美軍的復盤法:AAR
所謂的AAR,就是事后評估(After Action Review),不管是在訓練之后,還是在戰斗之后,所有士兵和軍官要一起討論行動的得失。不管職位高低,每個人都要暢所欲言。比如,下級要直接地給上級指出問題,要告訴上級哪個地方指揮錯了。
因此,西點軍校有人說,過去25年里,AAR已經徹底改變了整個陸軍。一般人不知道的是,美軍的這套復盤方法,是付出了重大的代價才掌握的。
AAR最早起源于越南戰爭。在二戰和朝鮮戰爭中,美國空軍的優勢都明顯,空戰交換比能達到5∶1,甚至有時候是10∶1,也就是說打掉對方5—10架飛機,自己會損失一架。可是,在越南戰場上,美軍的F-4戰斗機比越軍米格-21戰斗機性能好,交換比居然只有2.3∶1。美軍的這一優勢很不明顯了,甚至被打怕了,于是,在1968年停止了一整年的空戰。
這一年沒有空戰,但海軍加強了飛行員訓練,并且制定了三個原則。第一,一切動作和結果都要記錄在案。第二,訓練中設置假想敵“藍軍”,越真實越好,并且讓藍軍比紅軍更厲害。第三,必須進行行動后點評。點評中每個動作都可能受到質疑:當時為什么要做這個動作,你在想什么,如果換個做法會怎么樣。
結果一年后,重新開始空戰,海軍的空戰交換比從2.4提升到了12.5。空軍仍然堅持舊的訓練法,他們的交換比從2.3降低到了2.0。
從此之后,海軍這個訓練方法向美國全軍推廣,陸軍也開始學習,而且學得很好。現在美軍各個訓練營地都采用最真實的方法模擬敵情,AAR得到了徹底的執行。海軍最早使用AAR的訓練基地還被拍了電影,這就是著名的Top Gun(《壯志凌云》)。
簡單匯總一下AAR操作要求。
ARR操作要求
操作流程
① 期望目標是什么?(回顧目標)
② 實際結果是什么?(評估結果)
③ 工作過程是什么?(敘述過程)
④ 偏差原因是什么?(原因分析)
⑤ 團隊想到了什么?(他人提問)
⑥ 下次該怎么改進?(總結規律)
操作原則
① 只有評估之后,工作才算完成
② 盡快實施評估
③ 確保完全參與
④ 營造暢所欲言的氛圍
⑤ 使用標準程序
⑥ 記錄和傳播經驗教訓
操作障礙
① 嫌麻煩,認為是浪費時間
② 流于形式,走過場
③ 怕暴露問題,怕丟面子
④ 組織缺少持續改進的文化
⑤ 擔心追責,不敢直面問題
⑥ 追究責任,開批斗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