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小華老師簡介

博客訪問:1863715
培訓匠人、經管作家。 新工匠精神的提出者與倡導者,10年工匠文化研究歷程和10年職業培訓生涯,浙江大學主講教授,浙江工業大學特聘教授;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上海財經大學等特聘專家。 足跡遍布全國100多個城市,受訓企業達2600多家,受訓人員超29萬人次,平均每年約200場培訓,..
蔣小華最新博文
- 2024年的關鍵詞:錘煉!..
- 哈爾濱,為何能火爆出圈?..
- 東方甄選“小作文事件”幾點看法..
- 許家印,不可原諒
- 任正非:我是果粉
- 從孫子兵法談俄烏戰爭..
- 做人,當如曹德旺
- 警惕:2023年世界500強我國..
- 王寶強與《八角籠中》..
- 蔡崇信的厲害之處在哪里?..
蔣小華主講課程
焦點放在優秀員工還是末位員工身上?
時間:2012-03-04 作者:蔣小華
作為一名管理者,將焦點放在優秀員工身上還是末位員工身上呢? 不少人紛紛選擇末位的員工,他們說末位員工的提升空間比較大,還搬出木桶原理,認為短板必須優先和重點解決;甚至有人用如今的“和諧社會”的理念來說明與支持自己觀念。你認為呢?不妨思考一下! 個人認為,管理者焦點應該放在優秀員工身上,創造讓優秀員工變得更加優秀,且讓優秀的員工帶動末位員工的成長的環境,創造“優勝劣汰、你追我趕的”自然進化的態勢。否則,就會違背自然進化的規律,打擊優秀員工的積極性。 我國在計劃經濟體制時,將農民分三等:貧農、中農、富農,那時的政策更多支持的是貧農,追求一視同仁,保護“弱者”,結果導致國家的經濟發展相對緩慢,人們的生活水平相對較低。直到1978年改革開放,鄧小平提出“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起來的帶動后富起來的”新的指導思想,重點支持與幫助那些能“先富起來”的人,結果可想而知了。總之,多關注優秀員工的成長,可以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按照8020原則,一個企業80%的業績總是由20%的優秀員工創造的。這是從價值的角度進行考慮的。 另外,從激勵的角度進行分析一下,優秀員工發展到一定階段時,若因為關注度少了或感覺到“天花板”了,就有可能會離職或被你的對手挖走——千萬不要認為優秀員工已經很優秀了,就應該滿足或不用太多關注。須不知,優秀員工的跳槽與離職,主要是他們認為“外槽”更好更大。做為管理者若是能多關注優秀員工,總設置好“內槽”,就會讓優秀員工變得更加優秀,企業價值自然最大化。 更重要的是,優秀員工之所以優秀,有一條關鍵點,就是他們做了自己合適的與擅長的工作,多一些關注與點拔,發展潛力反而會更大。因為人與人之間本身是存在差異的。世界優秀的經理人在培訓員工時,總是將重點放在員工的擅長點上,告訴員工他的優點是什么,而不是總提醒員工他的缺點是什么,甚至對于那些不會影響優點發揮的缺點忽略不計。我認為,優秀員工的提升空間會更大,當然,不能離開他是否在做自己擅長的。 至于,木桶原理中的短板問題,我認為適用于組織而不是人的身上。因為組織可以基業長青,而人則不能,畢竟生命是有限的。若將焦點放在末位的員工身上,意味著要不斷改正其缺點,將重點放在短板上,那就會忽略其長板的發揮——就如同費盡心思、不厭其煩地將“鐵棒磨成針”不如稍努力去“找一根繡花針”,要知道,改進“缺點”的代價遠遠大于提升“擅長”。最后,也說說“和諧社會”的理念問題,“和諧社會”理念是在追求分配的合理性和減少貧富的差距,但依然是建立在優勝劣汰、多勞多得的理念基礎上,而不是一視同仁。 總之,不要忽視你的優秀員工,不要認為已經很好了,要不斷給優秀員工加薪水與培訓,讓優秀員工去帶動末位員工。當你過多關注末位員工時,會打擊與影響優秀的員工,更會影響自己的精力與價值。 |
上一篇 : 深入基層要心入基層,不要身入基層
下一篇 : 培訓質量始于對培訓需求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