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編號:27972
課程價格:¥/天
課程時長:2 天
課程人氣:361
行業類別:不限行業
專業類別:健康養生
授課講師:羅大倫
11月29日下午,一場《舌尖上的健康》講座在西工區航空會議中心開講,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診斷學博士、中醫學者羅大倫到場,通過觀察舌頭診斷市民身體健康狀況,讓數百名前來聽講的市民大呼受用。
洛陽晚報記者精心整理了羅大倫的部分語錄,來看看是否能幫到您。
語錄一
我們每次生氣,可能沒過多久就忘了,但咱的身體不會忘,每次生氣都會在身體里郁結,最終集中爆發。
羅大倫說,曾有一對夫婦帶著10歲的女兒來看“病”,這個小女孩在5歲左右時忽然不再說話,看了很多醫院也沒查出原因。
小女孩吃飯睡覺都沒有事,看起來還很機靈。在羅大倫的仔細詢問下,這對夫婦說出一件事情:家在農村的他們生子心切,但頭兩胎都是女孩,第三胎才是男孩。兒子出生沒過多久,正照看兒子的他們發現,女兒忽然不說話了。
“小女孩‘失寵’肯定特別難受,有一天發現不說話能得到家人的關心,她還會張嘴說話嗎?”羅大倫當即開出一個“藥方”,讓這對夫婦帶孩子出去玩兒。沒多久,這對夫婦打來電話說,女兒的“病”好了。
語錄二
與其在生病時求醫問藥,不如注意日常養生。
羅大倫說,看看大家身邊的百歲老人,他們有的大口吃肉,有的每頓喝點兒酒,照樣身體倍兒棒。為啥?這些老人知道平時養生,該運動時運動,該休息時休息,勞逸結合,加上心態好,自然也就長壽。
語錄三
一天喝10杯水才有益健康?
在講座中,羅大倫進行了現場調查:都說多喝水有好處,很多專家也講過,但大家知道一天要喝多少水才健康嗎?
“8杯”“10杯”……臺下聽眾立馬回應。
誰說一天喝10杯水有益健康?羅大倫舉出第二個案例。
有一年冬天,有對從國企退休的夫婦反映,倆人工作時身體都很好,退休后閑著卻總出毛病。羅大倫去為老兩口看病,進門發現夫妻倆一人抱著一個大水杯。一問才知道,這不是用來取暖的,而是用來喝水的。倆人嚴格按照一些電視講座的要求,每天上午、下午各喝3杯水,晚上臨睡覺時再喝3杯。
“據了解,每天喝10杯水是20世紀40年代一個外國人提出來的,但這說法適合所有人嗎?”羅大倫說,人確實要多喝水,但飲食本身含有大量水分,每天只要補充適量水分就可以了。
迷信一些電視講座,喝這么多水,運動量又小,水分無法及時排出體外,老人能不生病嗎?
語錄四
我們現代人,吃得比清朝的皇帝都好,正因為太豐富了,才導致多數人脾胃不佳。
“清朝皇帝也就吃點兒雞鴨魚肉,大不了廚子變著花樣做這些食材,國力強盛時的皇帝也就吃點兒珍禽。”羅大倫說,大家看看,什么澳洲龍蝦、挪威三文魚……現在的人生活水平太高了,伙食比過去的皇帝都好。好多人不忌口,冷的熱的一塊兒吃,經常喝冷飲,就容易造成脾胃不好。
語錄五
和醫院里的各種大悲大喜相比,咱自己身體健健康康,高興都來不及,有什么可郁悶的?
當說起怎么減小情緒對身體的影響時,羅大倫講述了自己的經歷。
羅大倫自嘲30多歲時才讀博士,當時很多朋友都發家致富了,他也自卑、郁悶過一段時間。羅大倫讀博士時有段在醫院實習的經歷,每天在醫院看到很多生離死別。從那時候開始,他的情緒波動就小了很多。
羅大倫,原名羅大中。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診斷學博士,中國中醫科學院博士后,被譽為中醫新生代的領軍人物。 羅博士一直致力于將古代的中醫文化介紹給現代人,因此廣泛地在互聯網、電視、報刊等媒體上傳播中醫知識,曾出版了《古代的中醫——七大名醫傳奇》等八十多萬字的中醫科普著作,在《健康時報》等報刊長期撰寫專欄文章,被評為“健康中國2012十大風尚人物”。 羅博士曾做為發起人之一創辦了北京電視臺《養生堂》欄目并任主編,現兼任中央電視臺《健康之路》欄目特邀策劃。 2011年,羅博士在中央電視臺的《百家講壇》欄目主講了《大國醫》系列,該系列深受電視觀眾歡迎,對中醫文化的普及起到了較大的推動作用,同時,羅博士也成為中醫界少有的登上央視《百家講壇》的專家,目前,羅博士已完成錄制《百家講壇》中醫節目的第二部。 同時,羅博士曾經應邀在山東衛視的《養生》、北京電視臺的《養生堂》等欄目主講中醫,是深受歡迎的中醫文化主講人。羅博士用生花妙筆,還原了一個個古代的神醫,他們不僅有著神奇精湛的醫術,更有悲天憫人的情懷、古道熱腸的義舉。羅博士認為,中醫是精神,是信念,更是人心。中醫之道,即是生活之道,古代的中醫智慧,可以啟迪照亮我們的人生。
自從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節目播出后,羅博士應各地要求,進行了很多場演講,其中國內一些著名的商學院曾經邀請羅博士進行演講,獲得了較好的反響,還有一些省市的政府、單位邀請羅博士進行了講座,深受聽眾的歡迎。 羅博士在講述中醫道理的同時,目前更將工作重心轉向養心,致力于將國學養心智慧傳播給公眾,他認為,如果我們能以國學的智慧養心,那么,國人的心靈會更加寧靜,身體會更加健康。 羅博士認為,國學中的儒、釋、道講述的“道”是一致的,只是表述角度各有不同,后世未能理解先賢真義,故導致歧義百出,各立門派。如果我們能夠了解“道”的含義,則在生活和工作中將達到圓融無礙的境界。 目前,企業家現在壓力較大,因此,養心已成為非常重要的任務。企業家可以從國學智慧中,汲取能量,提升自己的經營境界,這樣可以獲得更大的經營格局。
關于我們
行業優勢
核心產品
24小時熱線:0571-86155444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
管理培訓、管理培訓機構、管理培訓課程、管理培訓講師、領導力培訓、執行力培訓、溝通培訓、賦能培訓
版權所有 © 杭州匠道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 浙ICP備18040702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