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漢四季色彩顧問網絡遠程授課|色彩顧
- 用服務讓銷售利潤倍增-客戶全生命周期
- 決策者的人力資源管理 ——理解人性,
- 銷售團隊建設與管理
- 向華為學習:藍血十杰-企業數字化管理
- 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企業組織能力提升
- 薪酬績效管理法律風險防范策略與案例分
- 行政管理實操訓練
- 多品種小批量下的生產計劃與排程管理
- 管理者成長地圖:部署培育與輔導技巧
- 課程說明
- 講師介紹
- 選擇同類課
一般人群
【培訓收益】
◆ 學習“春生”,護理肝臟、胃腸,避免過敏、避免高血壓、中風的方法。 ◆ 學習“夏長”,養護心臟,調理胃腸的養生方法。 ◆ 學習“秋收”,養護肺臟,調理皮膚,調理面容,滋陰補水,增加體力的養生方法。 ◆ 學習“冬藏”,養護腎臟、心臟,預防風濕關節疾病,預防手足寒涼疾病,預防心臟病,感冒,增加人體陽氣的養生方法。
第一講:春季養生——養肝護脾
一、春季特點
1. 肝木的天然生長時節,因此要讓它好好生長、充分生長,為身體健康打好基礎。
2. 春季也是一年中肝木最為旺盛的時候,要防止肝木過于克制脾土;
3. 肝木主風,因此春節也是各種過敏(風邪)的高發時節。
因此,春季的養生法則是:養肝護脾,防止過敏。
二、生活建議
——空氣中各種過敏原(如花粉等)較多,注意戴口罩;易過敏食物(如海鮮等)應有所節制
三、中成藥使用
1. 玉屏風顆粒:易過敏人群可提前服用;如已經過敏,應到醫院就診治療。
2. 逍遙丸:疏肝健脾;如有情緒不良,及時服用,符合春季“養肝護脾”的需求。
3. 六味地黃丸:高血壓患者春節易發中風(風木上擾),故日常可服用六味地黃丸。(手足冰冷者不可服用)
四、中藥材使用:
1. 枸杞子:滋補肝腎,益精明目。能充分滋養肝木,同時味甜也能保護脾胃。
2. 山藥:補肺脾腎,滋陰補氣。補腎水,以水養木,肝木就能健旺;同時又能補脾護脾。
3. 穴位護肝脾:
1)太沖:養肝護肝、高血壓、情緒病、月經病
2)太溪:養腎保肝、生殖系統疾病
3)三陰交:養肝養腎、脾胃病、月經病、高血壓、失眠
第二講:夏季養生——夏天濕熱并重,分別論述
一、熱:養心護肺;適量甘涼,忌用苦寒
1. 夏季是心火的天然生長時節,因此要讓它好好生長、充分生長,為身體健康打好基礎。
1)氣溫最高、白晝最長(陽氣最盛)的時節,大部分植物生長最快,大部分動物的生理機能也處于一年中最為活躍的狀態;對于大多數生命而言,夏季是生機勃勃、機能健旺的時刻,原則上,如果沒病,那么不去干擾就是最大的養生。
2)一年中心火最為旺盛的時候,要防止心火過于克制肺金;
因此,夏季的養生法則之一是:養心護肺。
2. 如果過于炎熱,對于身體也會產生消極影響
— 可以少量食用一些甘而涼的食物或藥物(如麥冬、山藥、蘆根、口味清淡的涼茶等),然而一定要注意不要食用太苦太寒涼的食物或藥物(苦瓜、黃連、金銀花、苦味過重的涼茶等),否則極易損傷胃陽,落下老寒胃的病根。因此,夏季的養生法則之二是:適量甘涼,忌用苦寒。
3. 中成藥使用:無。(有病治病,無病勿擾陽氣)
4. 中藥材使用
1)西洋參、南沙參、北沙參、麥冬、百合、山藥、玉竹,以上幾種,降火保肺,生津止渴,少量應用,不傷陽氣。
2)竹葉、生甘草、綠豆、決明子、谷精草、蘆根、口味清淡的涼茶:以上幾種,清熱降火(無生津止渴),少量應用,不傷陽氣。
3)避免使用的中藥材或食材:以下幾種日常使用較多,但其實很多人不適合,應關注注意事項
a苦瓜、黃連、金銀花、野菊花、苦味過重的涼茶等:以上幾種,苦寒傷胃,經常食用,易導致老寒胃。
b瓜類、梨類、雪糕類、冰可樂等:以上幾種,雖為甜味,但寒性很重,偶爾少量食用無妨,經常食用,也易導致老寒胃;另外,濕氣也很重,濕性體質,大便稀爛人群也不宜食用。
c菊花:菊花本來很好,但加工過程中易發霉,部分不良商家用硫磺薰白后出售,結果服用后不但不能降火,反而導致上火。故買菊花,建議買黃菊花;如買白菊花應聞有無刺鼻的硫磺味再決定。
二、濕:長夏多濕,應當祛濕熱,健脾胃
1. 長夏,指夏秋之交的那一段又濕又熱的時節,各地不同,大約在一兩個月左右;又濕又熱,是長夏的特征。
— 長夏是脾土的天然所屬時節,然而土性壅滯,濕熱又進一步加重壅滯,因此,這一段時間,大多數人出現食欲不振、慵懶困倦的問題,這是濕熱為患,脾胃不運化的表現;
因此,長夏養生的重點是:祛濕熱,健脾胃。
2. 生活建議:太濕(瓜類、雪糕等)太熱(酒類等)的食物應有所節制,以清淡為宜。
3. 中成藥使用
1)參苓白術沖劑:健運脾胃的一個常用中成藥。
2)藿香正氣水:可治因飲食寒涼或飲食不潔導致的輕度消化道疾病(如胃冷、胃脹、胃痛、嘔吐、腹脹、腹痛、腹瀉等):如較嚴重(霍亂、痢疾、劇烈的腹痛等),應到醫院就醫;如較為緩和,通常1~2瓶藿香正氣水,溫水服下,半小時內即可緩解。
4. 中藥材、食材使用
— 綠豆、茯苓、冬瓜、薏苡仁、薺菜:以上幾種,清利濕熱,健運脾胃,而且又都是食材,是長夏濕熱季節的常用藥材
5. 穴位除濕:
1)合谷:中暑、嘔吐、胃脹、胃痛、腹脹、消化不良、高血壓、皮膚病、感冒發熱、牙痛特效
2)陰陵泉:腹脹、腹瀉、消化不良、水腫(含高血脂)
3)足三里:氣血虛、中暑、嘔吐、胃脹、胃痛、腹脹、腹痛、腹瀉、消化不良、瘦弱
第三講:秋季養生:潤肺,護肝
一、秋季是肺金的天然所屬時節
——肺金主收斂、肅降,因此要讓它好好收斂,清肅肺氣,為身體健康打好基礎。
1. 秋季也是一年中肺金最為強盛的時候,要防止肺金過于克制肝木;
2. 肺金也主燥,因此秋節也是各種干燥病癥的高發時節。
因此,秋季的養生法則是:潤肺,護肝。
二、生活建議
——各種辛辣、刺激性食物,應當少吃,否則,散了肺氣,克了肝臟,肝肺兩傷。
三、健體方法:日踮后背一萬次
四、中成藥使用
——秋梨膏、百合固金丸:肺燥咳嗽、口鼻干燥的患者,可長期而少量的服用。
五、中藥材、食材使用
——梨類(少量)、燕窩、西洋參、南沙參、北沙參、麥冬、百合、山藥、玉竹,以上幾種,降火保肺,生津止渴,少量應用,是秋季養肺潤燥護肝的良品。
六、穴位養肺
1. 太淵:養肺、滋陰、無脈癥
2. 肺俞:養肺、咳嗽、哮喘
3. 中府:養肺、咳嗽、哮喘
第四講:冬季養生:養腎固根,填精益髓,養陰育陽,護心
一、冬季養生,是一年中最為重要的時節
1. 冬季,植物落葉,把能量深深的藏進根里(很多植物如此);在過冷的地方,很多植物甚至直接拋棄地上部分,把全部能量完全藏進根里(人參等寒帶草本植物);不僅植物,很多動物也采取冬眠的形式來度過冬節;有些動物甚至連食物充足時也要冬眠(蛇等),因此,冬主封藏。
2. 在人而言,冬季是腎水的天然封藏時節,腎中藏有精髓,為人體健康的根本,因此要讓它封藏順利,精髓滿滿,根深蒂固,為下一年的身體健康打好基礎。
3. 腎為先天之本,其中還封藏有最根本的陰氣和陽氣(又有真水,又有真火),在肝心脾肺腎五臟之中,僅此一臟。
4. 冬季也是一年中腎水最為強盛的時候,要防止腎水過于克制心火(很多很多心臟病人死于冬季)。
綜上所述,冬季的養生法則是:養腎固根,填精益髓,養陰育陽,護心。
二、生活建議
1. 冬季高發病:心臟病、感冒、流感、寒性腹瀉、凍瘡……
2. 冬季不應當進行的運動:冬泳、馬拉松、夜間鍛煉
3. 關于護心,有些喜歡刺激的人群,冬季喝冰啤,吃雪糕,冬泳等,寒上加寒,就極容易導致心火出大問題。
4. 另外,冬季腎主封藏,有些有心臟病的人,用很熱的水洗澡甚至泡溫泉、蒸桑拿等,冬天本應封藏陽氣,而熱主發散,溫泉、蒸桑導致陽氣外散,因些在冬天,心臟病人在澡塘子、桑拿、溫泉特別容易突然發病乃至死亡。因此,洗澡時間不可過長,水溫不可過高;切不可蒸桑拿、泡溫泉,也不可過多食用寒涼食物。
三、中成藥使用:冬季用藥,重點就是養腎固根,填精益髓,養陰育陽
1. 常人可少量服用左歸丸。左歸丸是一個補腎填精的良藥。
2. 有手足心發熱,口干口渴等陰虛內熱癥狀的人,可服用六味地黃丸(補力一般),或河車大造丸(補力較強)。
3. 有手腳冰涼,怕冷等癥狀的人,可服用金匱腎氣丸(熱力低,較平和),或者右歸丸(熱力較強)。
四、中藥材(單種藥材常規用量在10克以內)
1. 熟地黃、枸杞子、制黃精、山藥、女貞子、桑椹、黑芝麻;以上藥材為“補腎陰藥”,一般應配合“補腎陽藥”同時使用為宜;(即選取一二種“補腎陰藥”,配合一二種“補腎陽藥”同時使用,效果更好)
2. 巴戟天、仙靈脾、鹿茸(注意用量:1克)、炒杜仲、補骨脂、菟絲子、蟲草;以上藥材為“補腎陽藥”,一般應配合“補腎陰藥”同時使用為宜,見上條注釋。
3. 紫河車(胎盤)、蛤蚧、羊肉;以上藥材為“腎陰腎陽同補藥”,可單獨使用,也可配合其它藥材同時使用。
注:很多民間傳說并不準確,如認為狗肉溫補,其實狗肉性平,并不溫補。各種肉類中,真正溫補的,是羊肉、鹿肉。
五、穴位養腎
1. 關元:虛勞滋補、寒性體質、類風濕、月經病、帶下病
2. 太溪:補腎養腎、膀胱病、前列腺病、功能性不孕不育、陽萎、多汗、口渴、糖尿病、高血壓、失眠
3. 三陰交:補脾胃、養肝、養腎、月經病、失眠、高血壓
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臨床系畢業
國家注冊、執證中醫師
中醫養生培訓高級講師
國家勞動部執證高級推拿師
2003年畢業于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臨床系
出身中醫傳統世家,專注于養生健康的研究
擅長領域:以中藥治療各種疑難雜癥,尤其擅長于糖尿病、高血壓、脾胃病、心臟病、風濕病、癌癥放化療后調理、搔癢性皮膚病等的治療。
葛老師出身中醫世家,傳承葛氏世家260多年的中醫精髓,自幼秉承家學。近二十年來一直專注于中醫養生,常見病預防與治療的研究并潛心于疑難雜癥的純中醫治療并取得極其出色的效果(如:一周治愈20年腰痛;純針灸3小時退42度高熱;純針灸治愈創傷感染化膿;肝腹水1月消退;中藥10天治愈多年頭痛及有數例糖尿病的治愈案例)近年來應邀到全國各地銀行、移動、聯通等各行各業,課程主要以理論為基礎,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講解,并結合大量案例和現場實操的方式,將養生保健最有效的方法傳授給學員,讓學員一聽就明,一學就會。
生活中,葛老師自己就是一個養生有道的典型,出色的中醫養生功底讓已經不惑之年的他看起來很年輕,從精神狀態到相貌容顏都更像一個充滿朝氣的年輕人。葛老師從多年的課程和咨詢過程中發現:多數患有不治之癥的朋友,家庭成員普遍缺乏對疾病的預防和健康養生知識的學習和掌握。葛老師的養生觀點不是談論戒煙戒酒、早早入睡等理論上正確卻在繁忙復雜的現代社會做不到的事;以葛氏養生觀點來看:首先,它應是在這個繁忙復雜的現代社會可以實現并能簡單操作的;其次,它應當兼顧疾病預防和疾病治療。基于這兩點,葛老師將在課程中讓學員先學習基礎的養生保健知識,再學習簡單高效的主要養生手段如穴位按揉、身體推拿、中藥(藥茶藥粥藥酒藥湯)、食療等,最終達到受眾人群能防病、治病的根本目的。
防病部分:主要學習對影響身體健康因素的趨利避害、一招推拿保健康、保健藥粥藥茶藥酒等。
治病部分:重點是各種常見慢性疾病的康復和治療;可在授課現場供學員選擇的、通常學員最為關注的慢性疾病有如下:
中年四大病:肥胖及高血脂、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
老年病:老年癡呆預防和處理、中風預防和后遺癥;
軀干四肢疾病:頸部疼痛、腰部疼痛、久站腰腿疼、肩周炎、靜脈曲張、風濕病;
消化道疾病:胃病、宿醉、過度飲酒保肝、痔瘡、便秘、腹瀉;
全身性疾病:長期疲勞與早衰、失眠、過敏、自汗、盜汗;
外觀類疾病:面容老化、面部痤瘡;
婦科病:月經不調、痛經、帶下病、乳腺增生、更年期綜合癥;
其它疾病:慢性腎炎、男女性功能不足、頭暈;
榮譽獎項:
大學期間榮獲北京地區多所中醫類高校聯合舉辦的“中醫學士論壇”比賽第1名;同在大學期間葛老師的中藥方被北京中醫藥大學認可批準,是中醫藥大學建校70多年來第一例被學校批準可開中藥方的學生。
養生系列課程:
《黃帝內經與中醫養生》
《頸椎病腰椎病防治》
《四季養生與健康管理》
《中醫養生與健康管理》
《情緒壓力調理與中醫養生》
《芳華且住-身體容顏養護之道》
《藥店一線員工中醫藥專業能力提升》
《中年男士健康管理-生活工作雙豐收》
世家傳承的來源:
葛氏一族行醫濟世,始于清乾隆年間(1736~1796),當時葛氏先人蒙明公,素來體弱,年未四十而竟患風濕之疾,延醫數載診治,或有好轉,旋又反復,終未能瘥;起居稍有不慎,或逢天氣變換,則痛苦煎熬,不能自已,于是發心研習醫術以自解陳年之苦,當時大約為1760年前后;自學六七年,竟有小成,自身風濕大有好轉,于是信心更增,日夜鉆研,又數年后,非但自己風濕痊愈,一族上下數十人,無論大疾小病,皆蒙明公親手診治,漸漸四鄰八鄉,皆知其名,往求診治者盈門,尤其陳年風濕之疾,屢建奇功,當時《宜良縣志》有載:“(葛氏)于風濕之病,多有發揮,聲名卓著……是故本縣治風濕之法理藥方,多出于葛氏一門”。后世葛氏于諸病中,尤長于風濕(及內科雜病),便是起源于此。
葛公蒙明之后,葛氏一門習醫之風不斷,不求以此謀生,但求族中長幼,疾病得其治,不陷于盲醫之手也,至今已二百余年。傳到葛敬儒老師父親(葛興富)一輩時,本因習醫天賦不佳,數年未能入門,恰逢文革大劫,人心浮動;此一劫中,葛氏因多藏孔孟、老莊、岐黃之書(中醫類書)而受創尤重,族中長者常嘆:“葛氏之醫,竟終于此!”
少年及學生時代:
少年時的葛敬儒,按家中長輩傳統,習誦《弟子規》等文,翻看家中幸存醫書,時時入迷,遂有習醫之志;高考時,報考北京中醫藥大學,幸而得中。
大學時,四次參加母校“中醫學士論壇”,其分別獲總決賽第3、第1、第2、第1名;其所宣講的《易經》的十二消息卦,獲導師張其成極大贊賞,大學生涯有幸多得張老師教誨。此時大小疾病皆自己診療,不再外求。假期回云南農村老家,遠近村莊亦多有鄉鄰求診,暑假兩月,診治二三百人;葛氏自乾隆年間習醫,即是為自救親族好友,并非以此為謀生之法,故診治不過看病后,開出藥方,令病人到縣城藥房抓藥,始終不收一文,且多次治愈陳年疾病,故葛敬儒之名,一時甚盛。大四大五兩年,共診治疾病七百例,其中經典案例如“陰陽歸源飲—十年咽痛案例”、“風火舉鼎湯——三年口鼻眼干無液案例”、“三焦通和飲——宿醉案例”、“腰痛湯——二十年腰痛案例”、“烏龍通痹湯——七年肩周炎案例”、“純針灸治療下肢細菌感染紅腫熱痛”等;此類案例將另外撰文詳細解說,與同道互參,但愿能使有此病之人,早免其苦。
職業生涯:
葛敬儒在大學期間,由于多次體驗到中醫的神奇之處,對中醫無比癡迷和崇拜,于是幾乎把時間全用在了中醫上,才創造了一個個中醫治療的經典案例,后來到深圳尋求發展,用自己在中醫治療和養生方面的所長,建議公司開設養生課,于是,在做好銀行工作的同時,開始了自己的中醫養生授課生涯。
在十余年的職業生涯中,有不少經典的中醫治療和養生案例,如:“針灸+湯藥四小時治愈41.3度高燒”、“穴位按揉治愈十年胃痛”、“下肢通痹湯治愈多年風濕”、“扶正湯+穴位按揉治愈十余年過敏”、“陰陽交合飲一劑治愈尾骨劇痛”(注:尾骨痛通常要2~4星期才能治愈)、“針灸+湯藥治愈七年痤瘡”、“艾灸半小時治愈四天臥床懶起”、“穴位按揉二十天治愈身體早衰”等經典案例,將另外撰文細說,與同道互參。
如今,葛敬儒老師除專為銀行提供大客戶養生講座外,還將面向各行業,講授中醫養生沙龍、養生大課、職業病預防講座等與中醫養生、治療相關的課程。
后記:觀乎當今天下,世道艱難,天下之民,多朝夕勞頓,殫精竭慮方能足其口食,更兼天下逐利,入口之飲食,糜不流毒,今欲求身體康健者,尤難于往時;故今之廣傳我中華醫藥針灸養生之正道者,正欲天下之民,人人知養生之正道而不病、少病,則斯愿足矣。
經典案例:
1.浙江農行《中年員工續航能力提升-中醫養生課程》16期
2.安徽農行《中年員工續航能力提升-中醫養生課程》12期
3.上海農行《中年員工續航能力提升-中醫養生課程》13期
4.海南農行《中年員工續航能力提升-中醫養生課程》6期
5.云南農行《中年員工續航能力提升-中醫養生課程》8期
6.廣東農行《中年員工續航能力提升-中醫養生課程》14期
7.湖南農行《中年員工續航能力提升-中醫養生課程》22期
8.珠海農行《中年員工續航能力提升-中醫養生課程》6期
9.上海建行《VIP客戶中醫養生》5期
10.內蒙建行《廳堂一線員工養生》8期
11.湖北工行《VIP客戶中醫養生》6期
12.中國銀行《VIP客戶中醫養生》10期
13.興業銀行《廳堂一線員工養生》4期
14.廣發銀行《VIP客戶中醫養生》7期
15.中國郵政《廳堂一線員工養生》12期
16.四川農信《廳堂一線員工養生》20期
17.廣東移動《辦公室簡易養生》10期
18.廣西移動《辦公室簡易養生》8期
19.黑龍江移動《辦公室簡易養生》12期
20.河源農信社《情緒壓力管理與中醫養生》2期
21.山東農行《中年員工續航能力提升-中醫養生課程》12期
疑難病治療案例:
宿醉案例:李某,男,22歲,前一日晚飯時飲酒過多,今日下午來診;昨夜已吐過,今晨又吐,脘腹痞滿;診時已下午兩點,仍不思飲食,湯水飲食入胃,稍后即吐,頭痛頭暈且沉重,身體困倦沉重。舌苔厚膩黃白,舌中舌根尤甚;舌胖大,舌尖紅點突起明顯,額頭有較多新起火瘡,顏色紅亮;神情委頓,言語時氣力不足,口中濁氣較重,其脈滑、稍數。查其證當為濕熱酒氣彌漫三焦,治以三焦通和飲,一小時后,出小便極多;小便通后,覺精神健旺,體力回復,以其濕熱已去之故。
口鼻眼三年干燥:朱氏,女,62歲,口鼻眼干燥無液三年余;診其口干,眼睛干澀,鼻腔極干燥不適;舌苔薄微黃,舌質淡紅,無明顯齒痕。脈象不數,脈力稍弱;無自汗、盜汗,飲食可,大便偶爾見干。三年來多次服用滋陰類中藥如百合麥冬石斛等,藥效不明顯,多服則便溏甚至腹瀉。查其證當為上焦陰津虧虛,脾胃老弱不運,治以風火舉鼎湯,第三日眼鼻覺潤,令再服,共六劑而愈。
老夫少妻陽萎:李氏,男,35歲,陽萎半年,每次同房二到三分鐘就結束。診其半年前,交一女友,女友十八歲,二人同居,約一月后發生陽萎至今。查李氏之神色,面帶倦容,心神不定,有腰酸腿軟感;舌色稍淡,苔白稍厚;脈象沉細,右尺尤其沉細。其證為腎陽虛衰,心神受損,擬定治則如下:分被而臥;性生活頻率降低,3~5日一次;每天服中藥《小四全湯加味》一劑;每天揉腰、點穴一次;行房時戴安全套;十劑愈,囑其長期行揉腰、點穴之法。
高熱:竇氏,男,23歲,感冒發燒一天。診因前一日受寒后發燒,自己買藥服后未解;今天起床后發燒加重來診。體溫計測得體溫41.3度,面紅,苔略厚而白中透黃,略干,脈象浮數見洪,皮膚燙手而手背熱于手心,畏寒,神志尚清;此證為外感風寒,已有入里化熱之象;治用銀翹散加減,并佐以針炙治療,瀉大椎、曲池、合谷,刺少商、商陽出血,兩小時降溫,次日痊愈。
多年反復咽痛:李某,女,41歲,李某,女,41歲,咽痛反復發作十年。平時其咽隱隱而痛,如因風寒、辛辣等因素發作時痛劇;診其飲食尚可,但常在凌晨大便;小便如常。痰液極多,多數時候清稀如水,咽痛發作時可見黃痰。腰腿易酸軟疲乏,雙足冷;本次因昨日食辛辣后發作。診其舌尖紅,苔厚膩而黃,其脈右寸浮動,右尺極弱。
其證為:腎陽虛弱,陰水上泛,痰火交灼于咽。先以藥清其上焦痰火,并佐以點刺少商、商陽出黑血,三日后,再治以陰陽歸源湯,十五劑而愈。
下肢感染:葛某,男,19歲,因昨日穿新皮鞋逛街磨破右腳后跟,少量流血,昨晚開始紅腫;今日上午,傷口紅腫且有黃色膿液,極粘稠,且紅腫已經從腳后跟蔓延到整條小腿,膝蓋以下火熱疼痛,顏色明顯發紅,腫得明顯比另一條腿粗,手指按下后再抬起就有個凹陷;因無藥品,治以針灸,透天涼手法瀉委中、委陽穴,瀉承山,取內庭、厲兌針刺放血,行針時濃液變稀,針后小腿熱脹痛減輕,四小時后熱退腫弱,未再用針,次日漸痊愈。
風濕臥床:李某,男,42歲,患風濕半年,近一月臥床不能起;查其人面色白青,下肢關節冷硬腫痛,蒼白寒冷,手感冰涼,舌苔白厚而潤,舌色淡白,脈象沉遲,一派陰寒之象,其證為陽氣虛衰,下肢寒痹。擬方治以肩痹湯合真武湯加減,五劑起床,再改方,二十劑愈,令其常灸腎俞、三陰、太溪以固陽氣,防復發。
多年過敏:張某,女,36歲,十余年來經常過敏膚癢。診之,其皮膚平時用手指抓撓后,很快抓痕隆起嚴重且發紅;食用腥發物、接觸花粉、氣味等,皮膚即搔癢發紅,癮疹連連,常有咽癢;本次因上午聞異味后發作,查其面色稍黃,易疲乏,胃口一般;易發胃病,其舌胖大色淡,齒痕明顯,苔白稍膩;其右脈寸部稍實而關尺部弱;本證為肺脾氣虛,衛虛邪入,兼有腎陽不足。先治以消風散加減三劑,并以針瀉其風市、血海,除其外邪;三日后治以玉屏風散合四君子湯加附子等固其陽根衛氣,服二十劑,后未再發。
肩周炎:周某,女,39歲,肩周炎。患肩周炎數月,平時時痛時減。因昨日肩部受涼后,今晨肩胛部有一痛點劇烈疼痛,以手捫之,肌肉有條索狀結節。舌淡紅,苔白稍厚,脈弦稍緊。其證為素體陽虛,風寒搏結為痹。治以肩痹湯除其風寒搏結,一劑痛減,二劑痛止,后再以湯藥固其衛外之氣,方用玉屏風散合四君子湯加減。
早衰:馮某,男,42歲,虛弱乏力五年余。查其面色發黃而無光,皺紋較多,體形較瘦,仰面睡時常喜蜷腳縮身;胃納不佳,勞累后尤其無食欲,強食欲嘔,大便有時稀;常畏寒,兩足明顯;無汗,不渴;其舌苔白,舌質淡紅,舌邊稍有齒痕。雙脈見弱。本證當為脾腎兩虛而成之早衰。治以右歸丸合四君子湯加減,恐其胃弱不納,劑量從輕,另推其膀胱經內線,通而補其十二腑臟,并針或灸其三里、三陰、太溪;五日后,身體覺溫暖,減附子類熱藥,再服,針灸推拿不變,一月后,畏寒消除,面見光潤,食欲、體力、體重增加而愈。
尾骨前下劇疼:區某,男,34歲,尾骨前下疼兩日;幾日前因牙齒疼痛服中西藥治療,牙痛止后胃脘不適,寒涼酸痛,昨日再服中西胃藥后尾骨前下不適,夜間始痛,今晨加劇,坐臥不安;此證當為陰陽不通,氣血阻滯;痛區雖在督脈,其深處則為陰陽交匯之處。治以陰陽交合飲,一劑痛去其七,二劑痊愈。
生氣后脅肋痛:豆某,女,37歲,與家人通完電話后生氣,直呼脅肋痛極;此證為肝氣上逆而痛。治以手指重瀉其“合谷”“太沖”“大敦”三穴,數分鐘后痛止。
臥床懶起:郭某,女,35歲,臥床懶起四日。一周前因腸炎腹瀉較重,住院打點滴后,腸炎治好,但漸發畏寒面白肢冷,四日來畏寒加重,蓋被三床,腹部冷而痞滿不舒,無食欲,身體乏力,難以起床。查其舌色淡紅而有齒痕,苔白而稍厚。其雙脈沉遲,右關尤甚。此證為寒凝中焦,脾胃不運。治以雷火神針灸其腹部,主灸其任脈自上脘以下,其胃經自梁門以下;灸后一分鐘,胃動腸鳴;十分鐘后,有走竄沖痛;約二十分鐘,走竄沖痛不可忍,病人入廁,排氣雷鳴。稍后病人回,痛止,疲倦而臥;二小時后醒來,畏寒乏力止,腹部冷痞不舒消失,即起床尋友逛街。
胃受寒劇痛:房氏,男,25歲,胃痛二小時;早晨起床后空腹上班后,喝涼水一杯;稍后胃部不舒,漸發胃痛,后胃痛加重,至劇痛而面色發青,額頭有汗。查其脈弦緊,合其訴說,其證當為寒凝胃痛。治以濃姜湯一碗,以生姜100克切絲,煮兩分鐘,加冷飯100克,煮至水開后一分鐘,共食下;灸其中脘、天樞、三里,十分鐘,排矢氣出,胃痛止。
畏寒發冷:高氏,女,54歲,因體弱行針灸治療,起針時因太溪穴出血約二粒黃豆大,稍后覺寒冷,再后半小時,身寒肢冷,四肢發抖,心中郁滯不舒。夫太溪為腎之根源,刺后出血,真陽隨血而瀉故寒;故其證當為陽驟虛而大寒。以清艾條灸其巨闕、神闕、命門、腎俞、太溪,飲以溫水,二十分鐘后,寒止病愈。
-
課程背景亞健康是界乎健康與疾病之間、生理機能低下的一種狀態,其易發展成為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如:三高、心腦血管疾病、精神疾病、癌癥、猝死等,根據調查發現,目前亞健康人群約占75%左右,多見于職場人士、知識分子、企事業管理者等,中醫認為:亞健康狀態即是未病,其不是無病,也不是可見的大病,按中醫觀點而論是身體已經出現了陰陽、氣血、臟腑、營衛的不平衡狀態。 ..
-
課程背景在現代社會激烈的競爭環境下,有些人信仰缺失、職業倦怠、安全差錯、事故增加、團隊合作精神差,難以管理、工作中彌漫著大量迷茫,失望,沮喪,挫敗,疲憊等令人不安的各種不良情緒,無形中引起了很大的心理壓力,使個人的滿足感、成就感和幸福感減低、導致身心疾病、自殺率和殺人率的上升,阻礙了企業的有效運轉和安全生產,給自身、家庭和企業帶來了極大的損失,如何在..
-
課程背景現代女性工作忙、因對生理知識了解不多、集體宿舍衛生環境不盡人意、婚前性行為多見等因素容易引起痛經、陰道炎、慢性宮頸炎、附件炎及宮外孕等,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生殖內分泌失調出現惱人的失眠、煩躁、肥胖、長青春痘或黃褐斑和肥胖、情緒不穩、愛發脾氣和月經紊亂、不孕、易流產,乳腺增生、子宮肌瘤等各種婦科疾病,嚴重地影響了女性的工作、生活和感情,而就醫難、就..
-
課程背景自古以來中國人講究“民以食為天”,可近幾十年來中國人飲食習慣由于受西方營養學的影響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適合中國人的氣候變化、地理環境、體質特點的西式飲食習慣不僅使中國人出現了越來越多的三高、脂肪肝、肥胖、心腦血管病甚至于癌癥,還造成了遺傳給后代的隱患,而有些慢性病如肥胖、三高等病人被要求長期少吃或不吃某類食物、嚴重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