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熱門文章
相關熱門內訓課程
- Hold住風險 促進有利
- Hold住風險、促進有利
- Hold住自己的職業生涯
- Python 數據分析與機器學習
- 用Python自動辦公,做職場高手
- 引爆商圈——5G時代 Shoppi
- Python語言開發實戰
- Python在銀行數據分析中的應用
- Python RPA辦公流程自動化
- 新晉管理者Hold第一個90天的秘
相關熱門公開課程
今天,你又要加班嗎?一份《2012年度中國職場人平衡指數調研報告》近期引起網友的圍觀。在全國進行3萬份有效問卷調查后得出的。報告顯示,目前,全國職場人平均每天在公司工作8.376小時,30.3%的人每日工作超過10小時,最長為16小時。在參與排名的15個城市里,南京以日平均工作8.57小時排名第九。
實際感受:不少白領上班超8小時,而且“星期六保證不休息,星期天休息不保證”平日加班,雙休日和節假日被擠占……“每日工作8小時、每周工作40小時”的法定權益似乎已逐漸成為一紙空文。調查顯示,全國職場人平均每天在公司工作8.376小時,多于8小時。其中,有30.3%的人超過10小時,最長為16小時。65.8%的人回家后還繼續工作,平均每人回家后繼續工作0.28小時。
我們總會把工作說成、也想成八小時的事;但是,辦公室的八小時不是獨立存在的。從我們每天起床后的梳洗打扮,到上下班路上耗費的交通時間,都因為核心的這八小時而發生。如果說辦公室里的八小時是工作的直接成本,那前后這些過程和時間就是工作的間接成本。把直接、間接成本合并計算起來,任何人一天都要為工作花掉至少十個小時。
在接受調查的人群中,近6成加班族反映自己的身體狀況每況愈下,“壓力”、“熬夜”、“亞健康”、“過勞死”等詞匯逐漸成為他們心頭揮之不去的陰影。但盡管如此,面對難以排遣的職業壓力和生活壓力,不少受訪者仍表示不得不延續“被自愿加班”的職業生活。
在一家燈具廠工作的劉小姐,今年26歲。時常過著“朝九晚九”生活的她,自上班以來就幾乎沒有享受過一天真正的八小時工作時間。對于劉小姐而言,流水線工作,每天如同機器人一般,反復裝配不停手。雖然,長時間重復一樣的動作,難免腰酸背疼手抽筋,但是,她卻“樂此不疲”。之所以這么“熱衷”加班,她更多是在為收入考慮。“加班工資基本占到我總收入的一半以上,如果不加班,光靠那點基本工資,怎么夠我過活呀?”
原來,劉小姐所在的燈具廠的薪資設置就是由基本工資、津貼和加班工資組成的,如果不靠辛勤地“加班加點”,劉小姐的月收入只有不足2000元。因此,不僅僅是她,廠里幾乎所有工人都對加班有著很高的“熱情”。往往已是深夜時分,車間里仍是燈火通明。
工時制度之所以在勞動立法中居于重要地位,是由于工時的長短與勞動者的生命健康有直接關系。歷史上,勞工工時的過長是導致人類整體平均壽命較短的重要因素。而與工時此消彼長的是休息休假,過長的工時導致休息時間的不足,從而導致人力資源的再生產和再發展困難,影響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馬克思就曾提出著名的“8小時工作、8小時自由支配和8小時休息”的口號。加班費制度以及《勞動法》中關于加班的規定也為了限制工時過長,影響員工身體健康而制定的,但現實情況卻是許多企業打著不定時工時的旗號,任意延長員工工作時間,計件制工時制度中關于勞動定額的設定必須遵循科學合理、大多數職工能承受的規定也沒有執行到位,近段時間正好在對《特殊工時管理規定》進行意見征求,希望正式執行時的規定能更細致縝密,更具操作性、合理性。
在歐洲,雇員不允許被要求超額完成任務,因為你超額了,就等于減少了別人的就業機會,且企業不允許以效率低為由解雇員工,否則被認定為違法;不允許提倡員工積勞成疾工作,否則國家就得掏腰包給你看病等等。
在德國,法定工作日為不超過8小時(每周48小時工作制),而實際上,勞資談判的結果要比法定工時標準短得多;在印刷和五金系統已實行了40小時工作制,并且從1995年起縮短為35小時工作制。
美國職業健康與安全研究所認為:工作要求超過一個人的能力,就會出現問題。該研究所和美國心理協會建議公司通過采取措施來減輕工作壓力,包括保證工作量符合員工的能力、界定員工的任務和職責、制定工作與休息之間合理的時間表等。
《公平勞動標準法》規定,如果雇主違反該法規定,任意延長工時,超過法定長度,應判處10000美元以下的罰款或6個月以下的監禁,或二者并處。
Davis在擔任課程顧問的2年中從最初的喜歡到現在的放棄:“我最初是很喜歡這份工作的,因為可以將適合的課程推薦給有需要的客戶,感覺是在幫助他人,也十分有成就感,但是因為每月有業績壓力,導致經常加班,一天工作14個小時,根本沒有休息時間,嚴重影響了我的身體健康,堅持不下去了!”
蔣小華老師認為,人類的生理機能并不具備24小時運轉的本事,朝九晚五原該是最符合養生的工時概念,在職場的這個更需要持久力的賽跑中,對領導者和被領導者而言,都應理性反思,積極進行自我對話和反省。工作和生活之間永遠是兩個需要平衡的天平,既不能偏左,又不能偏右。
著名的IBM公司,在每天的下班音樂聲中,都會提醒員工該下班了。惠普(中國)公司,在業界向來享有“不用加班”的美譽。公司不鼓勵加班,主張“今日事,按時畢”,否則就是借加班作秀或消磨時間。按規定的時間和規定的標準,出色完成工作的員工才是好員工。
一項任務,如果沒有辦法在計劃內完成,解決的方法也不只是加班,你可以向你的老板解釋要求修改計劃,增加人手或尋求幫助等等。這就是現在很多人都存在的認識誤區,其實在許多老板眼中,愛加班的員工并不一定是好員工。好員工能夠在工作時間內干完工作,不需要加班。
如果你是經常加班,就要給自己敲警鐘了,要知道現在競爭這么激烈,沒有人愿意雇用一個辦事效率低下的笨人。加班,是因為工作效率不高,很多職場人士總是在臨近下班的時候才想起來自己有哪些工作沒做,往往因此而焦頭爛額。蔣小華老師提出幾點建議或許能夠幫助大家:
1、理解后再行動。
如果你在未獲得對一個問題的充分資訊之前就匆忙行動,這往往需要推倒重來。你必須培養自己的自制力。
2、拒絕閑聊。
有愛閑聊的同事在你的辦公室里待著不走,你可以假裝要去洗手間或將手伸向電話做出要打電話的樣子。平時在你的領地內盡量少放容易引起閑談的東西。
3、先做最難的事。
剛開始工作時,你的精力比較旺盛,上午先處理最困難和麻煩的工作,這樣效率較高,大事先做完會令你的情緒高漲,一天中其他時間的效率也會更高
4、及時結束談話。
為了高效,你有必要及時結束一場業務會談,你可以這樣說,“今天談得很愉快。”然后就馬上站起來。如果你試一試,就會發現這種方法效果確實不錯。
5、避免堆積文件。
每當有便箋送到你的桌上時便要著手處理。如果是一些簡單的工作,可先把它做完。如果是復雜的工作,最少也先處理其中幾個步驟,讓整個工作有一個開始。
6、不要一個人包打天下。
提高效率的最大潛力,莫過于其他人的協助。你把工作委托給其他人,授權他們去做好,這樣每個人都是贏家。授權給別人,同時也要給他們完成任務所需要的條件。
7、定下工作期限。
帕金森有一條定律:“工作會展延到填滿所有的時間。”因此,派給自己或別人的任務,必須要有期限,沒有期限就永遠完成不了。如果你為每一項工作定下一個特定的完成時間,而且嚴格遵守時間限制,你工作時便會更有效率。
8、將最后期限提前。
如果你要與別人一起合作才能完成某一個項目,一定要將他們的最后期限提前幾天,這樣一旦中間出了故障或某人生病了,你也不至于措手不及。這樣做你還能有時間檢查一下別人的工作,在最后呈交給老板之前可以糾正偏差和遺漏。
9、巧妙地處理電話。
為了避免雙方打電話留下模糊不清的信息而浪費時間,建議你在離開辦公室外出之前給同事留個口訊或更新錄音電話中的信息,比如,“我今天上午不在辦公室,但會在下午給您回電”。其次,請打電話來的人留下清楚明白的信息,比如,“請留下你的姓名、電話號碼、有什么事、何時給你回電合適”。
縱然是市場千變萬化,無不圍繞“可持續性、人性文化”來進行演繹。現代企業的競爭是人才和經營觀念的競爭,與其截然不同的是扼殺式經營文化,榨果汁式的用工模式,這種非人道的模式是資本積累初期最原始的方式,當一個社會已經發展到脫離了原始手工生產模式的時候,這種手段并不能從根本上提高企業的競爭力,過度勤奮的員工在某種程度上是不會創新的表現,同樣只會鞭子趕牛式的領導者是管理技能低下的表現。
所以,我告訴職場的領導者,如果一個經營者有長期的理性和智慧,必不會用竭澤而漁的手段去獲利,嚴謹規范而人性化的工作觀念,無疑起到了一種經營理念的倡導作用,也是自身經營實力的體現。人性而科學精神的企業文化孕育的靈性和神秘力量就會散發出無窮的魅力,高起點的用工理念和對市場的精確把握,最終將會從被加班文化占據的職場模式中脫穎而出。一個倡導“生命和工作同等重要”的企業才會獲得人們的尊敬,成為引導這個時代的精英,升華為這個時代的新得從業精神,更有利于人類社會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