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熱門文章
- 職場中高效溝通、避免沖突四大注意事
- 基層員工培訓六大注意事項
- 讓創新力不落窠臼的5類注意事項
- 活動邀請函的發放和注意事項
- 企業文化建設注意事項
- 現代企業員工培訓的注意事項
- 編寫員工手冊的注意事項
- 讓創新成為企業家和企業的修煉
- 營銷方案如何制作,要考慮哪些因素,
- 崗位分析工作計劃制定注意事項
相關熱門內訓課程
- 房地產企業“營改增”應對準備與地產
- 高績效團隊運行技巧及注意事項
- 在深入推行“營改增”和“公私合作(
- 房地產業土地增值稅清算與全程運營財
- 增值稅時代房地產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
- 2014年房地產開發“重特事項”的
- 房地產開發“重特事項”的會計核算與
- 增值稅時代房地產最新新政解讀及經典
- 年房地產開發“重特事項”的會計核算
- 2014年房地產開發“重特事項”的
相關熱門公開課程
改革開放以來,創新似乎成了各類企業恒定的話題。創新對于現如今的經濟市場局勢,尤為重要,沒有革新,就會被淘汰,企業就會難以為繼。但如何創新才不是紙上談兵,才不會落入窠臼,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話題。不想讓創新停留在口號上,首先就要了解當今市場局勢和經濟情況,做到有所依據,根據自己企業的具體情況,制定創新策略。具體說來,有五類注意事項:
1、高價值產業鏈
中國是人口大國,所謂人口紅利造就了一大批依靠廉價勞動力生存的企業。雖說中國制造早已成為“世界工廠”的代名詞,但底氣似乎總有些不足,有企業曾以雄踞世界酒瓶蓋生產總量第一為豪,可見其優勢僅僅只是廉價的勞動成本。而現在,即使是這微弱的優勢也在漸漸失去。2012 年底,有關世界級體育品牌阿迪達斯將關閉在華唯一直屬工廠,并將與中國300家代工廠終止合作的消息引起不小波瀾,同時期消息稱,近年流入東南亞國家的外資成倍增長。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岌岌可危。
當成本優勢漸失,中國企業如何突圍?答案不言自明:向產業鏈上高附加值的環節延伸,培養自主技術、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工業體系的競爭力。在價值鏈上的定位是中國產業升級和創新的最關鍵一環。
2、重視核心技術
現實情況是:大多數中國企業的關鍵技術和零部件要依靠進口,由于技術專利費昂貴,導致中國企業的利潤非常低。以電視機為例,電視機的核心技術掌握在索尼、湯姆遜、杜比等國外廠商手上,2010 年,湯姆遜、LG、索尼等ATSC 專利所有者提出,中國彩電企業要向他們繳納每臺41 美元的技術專利費,減去專利費,中國出口到美國的CRT 彩電平均每臺利潤只剩2-3 美元。
應對這種情況,在6 月15 日的中山大學國際商務論壇上,中山大學管理學院教授毛蘊詩給出的對策是,中國企業必須要在關鍵技術與核心零部件方面形成高端自主知識產權。特別是具有品牌的企業要加大關鍵零部件的研發投入,培養關鍵技術的自主創新能力,在重點領域形成自主知識產權。
這一建議對中國企業的挑戰不小,世界經理人7月進行的“知識產權與創新”調研結果顯示,目前中國企業的創新方式還是以模仿創新為主,半數以上的勞動密集型企業仍是模仿創新的擁躉。要在核心技術領域形成自主知識產權,企業需要培養原創性創新能力。
3、開放創新
創新并非有局域性,要以開放的姿態來進行創新。“任何企業都不可能在所有領域擁有最好的技術,開放創新是不二選擇”,同樣在6 月15 日的中山大學國際商務論壇上,邁阿密大學管理學終身教授、中山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陸亞東認為,“今天的時代是開放創新的時代,聯合與聯盟變得更加重要了。”
陸亞東稱,分開來看,技術、品牌、產品、資本、服務或智力都不是中國企業的強項,然而,一旦這些要素被創造性地結合起來,就會產生一種復合式競爭優勢。普通的能力,包括可以在市場上購買的技術,一旦被獨特地組合起來,可以使企業比競爭對手更好地滿足市場的需要,從而產生競爭優勢。
中國法制研究與發展項目發起人鄧一山( 香港) 也是開放創新的支持者,他的建議更進一步:要鼓勵國外創新企業到中國進行技術轉讓,并保護他們的知識產權,同時,建立創新知識園區,以優越的激勵機制吸引海外創新人才回國,就像中國臺灣在大約30 年前所做的一樣。要真正吸引人才,中國必須在政治、經濟、環境等方面有全面的提升,所有這一切這都需要健康的法制體系做保障。
4、海外市場專利布局
來自斯坦福大學的一份報告顯示,過去兩年里全球公司花在專利訴訟和專利收購上的總金額高達200 億美元,谷歌和蘋果在專利訴訟和收購上的投入首次超過了這兩家公司用于新產品研發的費用。
專利咨詢公司General Patent 的CEO 亞歷山大• 珀托拉克曾這樣形象地比喻:“如果你畫一幅誰在起訴誰的地圖,你將看到這是一個混戰的星球。”
5、從“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
2011 年,蘋果公司公布了當年第一財季的財務報告:營收267.4 億美元,凈利潤60億美元,而其中僅40%為iPhone 銷售。另有數據顯示,AppStore的應用程序下載量已經超過了56 億。“ 不賣硬件賣服務”是業內人士對蘋果取得成功的一致總結。現如今蘋果已被視為服務型主導企業的成功典范。一大批中國制造企業,也正經歷從“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的轉變。
綜上所述,要想推陳出新,及時提升企業創新力。必須要因地制宜,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相匹配的創新策略。此外,要以開放的姿態來完成創新,要將目光放的長遠,不為眼前的利益扼殺創新的開展。這才能讓企業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上一篇 : 緩解職場壓力的六大策略
下一篇 : 解讀兩則故事中的管理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