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婁
微信公眾號 | 蔣課堂
聽過無數次這樣的抱怨:“我每天工作12個小時,任勞任怨,勤勤懇懇,可是為什么多年來我還是停留在這個職位上?還是拿著這點工資?這是真正的操著CEO的心,拿著賣白菜的錢。”
我的好友小莫也這么跟我抱怨過,除此之外,她還給我算了一筆賬,來證明她每天工作12小時,一點都不夸張,一點都不冤枉。
小莫就職于一家八小時工作制的企業,早上9點上班,下午18點下班,午休一個小時。小莫住處離公司比較遠,所以她早上7點多就要起床準備趕公交,而下班之后坐車回家,也往往已經晚上7點多了。如果再加上吃晚飯和洗漱,恐怕就要晚上9點了。這么一算,為了工作,小莫每天起碼要付出14個小時的時間。留給自己的私人時間,可以說是寥寥無幾。
小莫說自己真的是在用生命上班,把人生最美好的幾年時間都獻在了工作上,沒有時間談戀愛,也沒有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一心只把精力撲在工作和掙錢上。但遺憾的是,這么些年來,小莫似乎只是一直在重復這樣的生活,生活質量和職位也并沒有因為自己的勤勤懇懇而得到多大的提高。
為什么我們每天付出這么多時間和精力工作,得到的回報卻那么少?這也是很多在都市中打拼的職場中人的痛楚。有人說,社會的殘酷之處在于,回報總是不能和付出成正比。有時候你很努力,你奉獻許多,但得到的只有一點點,只夠你在這個城市的角落里茍延殘喘。
于是有人感慨社會的殘酷,也有人感動于自己的努力,為自己的不得志而難過。可是日復一日,他們還是在過著一樣的生活,每天早上睡眼惺忪趕公交,下班拖著疲憊的身軀癱倒在沙發上。即便是這樣,時間還是經常不夠用。有時候還不得不加班到深夜,才有可能回家休息。
但,請捫心自問一下,你真的有那么努力工作嗎?或者你只是假裝自己很努力,以表面上的勤懇來給自己虛無的安全感?
我曾經在一家信息公司的一位技術主管手下工作過,那位主管是我在職場中見過的最“不勤奮”的人。為什么這么說?因為主管每天來辦公室的時間大概就四個多小時,然后人就無影無蹤。我們都很奇怪老板為什么會給他這樣的特權。
后來我漸漸明白了原因。委實是這位主管的工作效率高得驚人,別人需要一天才能做完的事,他兩個小時就能搞定,而且保質保量,甚至比公司里其他人做得都要到位。我想,如果我是老板,有一位保證能給自己交滿意答卷的員工,也會給他這樣的特權吧。
可是,憑什么主管就會有這么高的效率,輕輕松松,干凈利落。而我們每天吭哧吭哧累一天,還是干得差強人意?
主管跟我說,你每天工作時間的長短并不能說明什么問題,因為在職場里,每個人對于時間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有的人可以在一小時里做其他人一天才能做完的事,甚至更多。
主管說,工作時間并不是衡量一個人努力與否的標準。在職場中,衡量一個人努力程度的標準只有一個,那就是“專注時間”。
有效的工作和高質量的成果,幾乎都來自于員工的“專注時間”。所以主管工作的時候,會讓自己沉浸于其中,沒有微信,沒有朋友圈,沒有零食,沒有八卦,有的只是需要做的工作和需要解決的難題。在這樣的專注狀態下,一天工作四個小時足矣。
金出武雄博士在他的著作《像外行一樣思考,像專家一樣實踐》中提到一個詞,叫“智慧體力”,說的就是一種保持長時間專注的能力,并且如何讓這樣的能力成為一種習慣。具有強大“智慧體力”的人,能把工作做得更快,且更好。
而要獲得“智慧體力”,確保自己在工作中的“專注時間”,主管也給出了兩個簡明扼要的意見:利用你可以利用的時間,經常性地去思考你需要解決的問題;盡量從事你喜歡的工作,因為熱愛可以讓你更加專注。
所以,不要怨天尤人,不要自我感動。要知道,很多時候你所謂的勤勤懇懇,只不過是你還不夠專注而來的混混沌沌。
上一篇 : 如果你還不懂執行力,就真的完蛋了!
下一篇 : 與其說我運氣好,不如說我起的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