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原創
相關熱門文章
- 盤點2014年世界排名前十企業培訓
- 淺析肯德基企業社會責任
- 企業對內對外的有效溝通
- 企業為什么要賦能
- 淺談中小型企業是否有必要外請培訓講
- 探析“老干媽”陶碧華的企業管理之道
- 談談谷歌的那點企業文化
- 淺述知名企業是如何通過販賣文化成就
- 你是個合格的企業培訓講師嗎?
- 淺析百事企業社會責任
相關熱門內訓課程
- 打造企業新中層
- 領導力修煉
- 企業員工職業化素養提升
- 企業戰略規劃與落地
- 雅致女人個人品牌增值12項魅力修煉
- 雅致女人個人品牌增值12項魅力修煉
- 實戰績效管理360度修煉
- 房地產調控政策、市場形勢與企業對策
- 狼性修煉:打造戰狼銷售團隊
- 領導力培訓:卓越領導力修煉-贏在汽
相關熱門公開課程
企業家的迷局與自我修煉
時間:2012-03-09
企業,是企業家自我的一種外在表現形式。有什么樣的企業家,就有什么樣的企業。經營企業,本質上是經營自我。如果“自我”出了問題,無論采取什么辦法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成功始終是從自我的內在求得的。所以,企業家欲要走出迷局,獲得成功,首先就要從自我修煉開始。
謙卑精神與自知自變:走出停滯失敗的迷局
國內不少企業家在小有所成之后,很難邁向更大的成功,往往陷入停滯不前甚至瀕臨失敗的困境。其中有兩個重要的原因:自我迷失和自我僵化。
自我迷失,就是企業領導者沒有反復問自己“我是誰”,不知自己的愿景、使命、價值觀和目標是什么,也不能將“自我”的一致性外顯為企業行為。于是,決策漸漸地偏離了原點,不再關注員工與消費者這樣的基本面,而是囿于個人名利、企業規模、市場占有率等外在指標,從而一步步將企業引入歧途,甚至做出有違道德原則的事情。
企業家都有一個定義時刻,在某一時刻定義自己的經驗,并使其成為日后不斷重復和強化的心智模式。自我僵化是指,當環境發生變化后,如果企業家還停留在以前的心智模式中,就會導致企業停滯不前或失敗。
很多成功企業家的一種特質即是他們的謙卑精神。有謙卑之精神,才能自省與求索,才能自知與自變。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些巴西人致信給美國的多位折扣零售連鎖店的首席執行官,希望向他們取經。唯有一人承諾見面。見面后,此人不停地詢問關于在巴西和拉美開展零售業的情況,甚至在廚房洗碗碟的時候都還在咨詢。巴西人后來發現,這個人原來就是沃爾瑪的創始人山姆?沃爾頓。
沃爾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向競爭對手學習,然后走自己的路。” 在沃爾瑪的歷史上,重要的突破基本都是學來的,正是沃爾頓謙卑的學習精神推動了沃爾瑪的不斷超越。并且,沃爾頓擁有明確的核心價值觀、使命與目標,因而他選擇了一位認同他、像他一樣謙卑的人戴維?格拉斯做接班人。沃爾頓不但做到了自知自變,還實現了自我延續。
歷史精神與肯定式探詢:走出戰略決斷的迷局
中國的市鋤會叢生,企業領導者抓會即可成功。因此,戰略往往被簡單化為抓會,導致很多企業家不停地尋找機會。可是,更多的機會給企業家帶來的不是成功,而是迷失。
事實上,正確的戰略既源于對未來的判斷,也源于對過去的理解。在企業與市場的深入互動中,愿景、信念、動力、經驗、知識會逐漸從市場的土壤中生發出來,并匯聚形成戰略。企業家需要做的是,以一種肯定的態度去發現戰略,并將其模式化,變成可溝通、可控制的程序。這樣的戰略是內生的,并且是經過市場檢驗的,與隨機抓取的機會相比,實施成本更低、成功概率更大。
上世紀90年代,IBM陷入危機,郭士納臨危受命。他發現:第一,IBM具有強大的、獨一無二的各種硬軟件技術基礎;第二,IBM具有多年提供解決方案的經驗。同時,郭士納看到未來信息技術產業將以服務為主導的發展趨勢。于是,他確立了IBM的戰略,即提供整合的解決方案服務。過往的積累在未來找到了價值,IBM得以重生。
所以,不要一味向外尋找機會,而要向內尋求適合企業發展的模式。這就需要企業家有一種歷史精神,能夠尊重企業歷史,以肯定式探詢的姿態面對企業歷史,重新架構過去、當前與未來的連續性,使已有戰略明晰化、價值最大化。
欣賞別人與價值多元化:走出員工管理的迷局
沒有人希望自己被物化為工具,尤其是80后、90后員工。他們具有明顯的自我權利意識,追求個人價值的彰顯和實現。這使得多年來以控制為主導的管理模式變得難以奏效。
面對這些變化,企業家需要修煉欣賞別人的審美精神,即相信價值是多元的,能夠看到每個人的價值,用其所長。就像好利來的創始人羅紅所說,“只有平凡的視角,沒有平凡的人和事”,“應該充分尊重每個人的自我”,正是因為這樣的審美精神,他才敢于授權給員工,才能建立一個不依賴于他一個人的管理體系,做“甩手掌柜”,去追求攝影的夢想。
豐田公司具有突出的欣賞別人的審美精神。《豐田模式2001》這樣說,“我們認為每個個體都有創造力,能夠獨立地實現他的個人目標。我們尊重所有團隊成員的價值、能力、思維方式和奮斗的動力。” 在豐田與通用聯合經營的工廠中,一位原通用的工人發出這樣的感慨:
“如果沒有豐田,再過100萬年我也不會覺得我的工作富有創造性。豐田教會我們如何解決問題,這就把我們解放出來了!豐田認為我可以讓這個體系變得更好。這個想法改變了我的人生。突然間,我開始尋找解決問題、改進生產的辦法了!我的辦法就是消除一切愚蠢的事物,消除浪費,讓操作變得更加完美。突然間,我開始運用我的大腦了!現在我就是專家,我可以創造新的工藝流程!我猜這是一種藝術,這種藝術可以為我找回一些驕傲和尊嚴。”
在豐田的領導者看來,每個工人都不是無足輕重的,都可以發掘出極大的潛力。因為有這樣的審美精神,才有了豐田的“人財”機制,即把人的智慧轉化為財富。
匠人精神與顛覆性創新:走出消費者價值的迷局
“中國制造”如何才能真正轉化為“中國創造”?不妨向中國古代的能工巧匠學習。如果企業家具有一些匠人精神,不會造不出偉大的產品。
古代匠人梓慶的秘密是“以天和天”,即人之自然與物之自然往來、契合。匠人精神,就是人與物平等相遇,人與物對話、共舞、交融、合一的境界。稻盛和夫就是一位具有匠人精神的企業家。
他說,“手拿放大鏡仔細觀察產品,等同于用耳朵靜聽產品的‘哭泣聲’。如果找到了不合格產品,就是聽到了產品的 ‘哭泣聲’,我就會想,‘這孩子什么地方疼痛才哭泣呢?它哪里受傷了呢?’當你把一個個產品完全當做自己的孩子,滿懷愛意、細心觀察時,必然就會獲得如何解決問題、如何提高制成率的啟示。”好產品源于匠人精神。
當企業家做到人與物交融合一的境界后,人性中的根本需求也就自然而然地透過產品表達出來,這種根本需求是人性的內在需求,產品作為橋梁便會喚起消費者的共鳴。這就是喬布斯不做市場調查的真相。喬布斯曾開著一輛奔馳,在蘋果總部的停車翅沖直撞,以體驗汽車的設計。這就是在體悟人之根本需求。所以,他能直指人心,讓消費者瘋狂。
“企業”之“企”,由“人”與“止”組成,這“人”字代表企業家之“自我”,如果去掉人,即企業家失去了自我修煉的精神,那么企業也就“止”了。自我修煉,是企業家永恒的主題。
成功始終是從自我的內在求得的。所以,企業家欲要走出迷局,獲得成功,首先就要從自我修煉開始。
謙卑精神與自知自變:走出停滯失敗的迷局
國內不少企業家在小有所成之后,很難邁向更大的成功,往往陷入停滯不前甚至瀕臨失敗的困境。其中有兩個重要的原因:自我迷失和自我僵化。
自我迷失,就是企業領導者沒有反復問自己“我是誰”,不知自己的愿景、使命、價值觀和目標是什么,也不能將“自我”的一致性外顯為企業行為。于是,決策漸漸地偏離了原點,不再關注員工與消費者這樣的基本面,而是囿于個人名利、企業規模、市場占有率等外在指標,從而一步步將企業引入歧途,甚至做出有違道德原則的事情。
企業家都有一個定義時刻,在某一時刻定義自己的經驗,并使其成為日后不斷重復和強化的心智模式。自我僵化是指,當環境發生變化后,如果企業家還停留在以前的心智模式中,就會導致企業停滯不前或失敗。
很多成功企業家的一種特質即是他們的謙卑精神。有謙卑之精神,才能自省與求索,才能自知與自變。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些巴西人致信給美國的多位折扣零售連鎖店的首席執行官,希望向他們取經。唯有一人承諾見面。見面后,此人不停地詢問關于在巴西和拉美開展零售業的情況,甚至在廚房洗碗碟的時候都還在咨詢。巴西人后來發現,這個人原來就是沃爾瑪的創始人山姆?沃爾頓。
沃爾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向競爭對手學習,然后走自己的路。” 在沃爾瑪的歷史上,重要的突破基本都是學來的,正是沃爾頓謙卑的學習精神推動了沃爾瑪的不斷超越。并且,沃爾頓擁有明確的核心價值觀、使命與目標,因而他選擇了一位認同他、像他一樣謙卑的人戴維?格拉斯做接班人。沃爾頓不但做到了自知自變,還實現了自我延續。
歷史精神與肯定式探詢:走出戰略決斷的迷局
中國的市鋤會叢生,企業領導者抓會即可成功。因此,戰略往往被簡單化為抓會,導致很多企業家不停地尋找機會。可是,更多的機會給企業家帶來的不是成功,而是迷失。
事實上,正確的戰略既源于對未來的判斷,也源于對過去的理解。在企業與市場的深入互動中,愿景、信念、動力、經驗、知識會逐漸從市場的土壤中生發出來,并匯聚形成戰略。企業家需要做的是,以一種肯定的態度去發現戰略,并將其模式化,變成可溝通、可控制的程序。這樣的戰略是內生的,并且是經過市場檢驗的,與隨機抓取的機會相比,實施成本更低、成功概率更大。
上世紀90年代,IBM陷入危機,郭士納臨危受命。他發現:第一,IBM具有強大的、獨一無二的各種硬軟件技術基礎;第二,IBM具有多年提供解決方案的經驗。同時,郭士納看到未來信息技術產業將以服務為主導的發展趨勢。于是,他確立了IBM的戰略,即提供整合的解決方案服務。過往的積累在未來找到了價值,IBM得以重生。
所以,不要一味向外尋找機會,而要向內尋求適合企業發展的模式。這就需要企業家有一種歷史精神,能夠尊重企業歷史,以肯定式探詢的姿態面對企業歷史,重新架構過去、當前與未來的連續性,使已有戰略明晰化、價值最大化。
欣賞別人與價值多元化:走出員工管理的迷局
沒有人希望自己被物化為工具,尤其是80后、90后員工。他們具有明顯的自我權利意識,追求個人價值的彰顯和實現。這使得多年來以控制為主導的管理模式變得難以奏效。
面對這些變化,企業家需要修煉欣賞別人的審美精神,即相信價值是多元的,能夠看到每個人的價值,用其所長。就像好利來的創始人羅紅所說,“只有平凡的視角,沒有平凡的人和事”,“應該充分尊重每個人的自我”,正是因為這樣的審美精神,他才敢于授權給員工,才能建立一個不依賴于他一個人的管理體系,做“甩手掌柜”,去追求攝影的夢想。
豐田公司具有突出的欣賞別人的審美精神。《豐田模式2001》這樣說,“我們認為每個個體都有創造力,能夠獨立地實現他的個人目標。我們尊重所有團隊成員的價值、能力、思維方式和奮斗的動力。” 在豐田與通用聯合經營的工廠中,一位原通用的工人發出這樣的感慨:
“如果沒有豐田,再過100萬年我也不會覺得我的工作富有創造性。豐田教會我們如何解決問題,這就把我們解放出來了!豐田認為我可以讓這個體系變得更好。這個想法改變了我的人生。突然間,我開始尋找解決問題、改進生產的辦法了!我的辦法就是消除一切愚蠢的事物,消除浪費,讓操作變得更加完美。突然間,我開始運用我的大腦了!現在我就是專家,我可以創造新的工藝流程!我猜這是一種藝術,這種藝術可以為我找回一些驕傲和尊嚴。”
在豐田的領導者看來,每個工人都不是無足輕重的,都可以發掘出極大的潛力。因為有這樣的審美精神,才有了豐田的“人財”機制,即把人的智慧轉化為財富。
匠人精神與顛覆性創新:走出消費者價值的迷局
“中國制造”如何才能真正轉化為“中國創造”?不妨向中國古代的能工巧匠學習。如果企業家具有一些匠人精神,不會造不出偉大的產品。
古代匠人梓慶的秘密是“以天和天”,即人之自然與物之自然往來、契合。匠人精神,就是人與物平等相遇,人與物對話、共舞、交融、合一的境界。稻盛和夫就是一位具有匠人精神的企業家。
他說,“手拿放大鏡仔細觀察產品,等同于用耳朵靜聽產品的‘哭泣聲’。如果找到了不合格產品,就是聽到了產品的 ‘哭泣聲’,我就會想,‘這孩子什么地方疼痛才哭泣呢?它哪里受傷了呢?’當你把一個個產品完全當做自己的孩子,滿懷愛意、細心觀察時,必然就會獲得如何解決問題、如何提高制成率的啟示。”好產品源于匠人精神。
當企業家做到人與物交融合一的境界后,人性中的根本需求也就自然而然地透過產品表達出來,這種根本需求是人性的內在需求,產品作為橋梁便會喚起消費者的共鳴。這就是喬布斯不做市場調查的真相。喬布斯曾開著一輛奔馳,在蘋果總部的停車翅沖直撞,以體驗汽車的設計。這就是在體悟人之根本需求。所以,他能直指人心,讓消費者瘋狂。
“企業”之“企”,由“人”與“止”組成,這“人”字代表企業家之“自我”,如果去掉人,即企業家失去了自我修煉的精神,那么企業也就“止”了。自我修煉,是企業家永恒的主題。
上一篇 : 最潮乞丐的差異化營銷策略
下一篇 : 德才術!領導識人的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