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熱門文章
- 淺述知名企業(yè)是如何通過販賣文化成就
- 淺析:當前經濟金融熱點
- 經濟型酒店成本控制戰(zhàn)略
- 技術的進步,催化“互聯網+”不可逆
- 《2013年宏觀經濟形勢與政策取向
- 《沖突管理與談判藝術》無錫市第十五
- 《沖突管理與談判藝術》- 張家港“
- 聯合國報告:世界經濟衰退風險之一是
- 中國四大經濟學家之一茅于軾教授于1
- 中國經濟如何擺脫 “高儲蓄兩難”困
相關熱門內訓課程
- 十八大宏觀經濟政策解讀與銀行創(chuàng)新發(fā)
- 中國宏觀經濟理論、政策與形勢
- 2013年經濟、金融環(huán)境分析與銀行
- 房地產經濟基礎理論
- 房地產經濟微觀分析
- 宏觀經濟形勢與2011年經濟發(fā)展分
- 為客戶創(chuàng)新”是應對經濟危機最有效的
- 香港財務、經濟考察方案
- 開放經濟與幸福社會
- 新經濟形勢下的企業(yè)創(chuàng)新管理
相關熱門公開課程
問:經濟補償金的個稅如何代扣代繳?
答:
按照規(guī)定,勞動者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包括用人單位發(fā)放的經濟補償金、生活補助費和其他補助費用),在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三倍數額以內的部分,免征個人所得稅;超過的部分,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
1)應納稅額及納稅方式
以超過部分除以個人在本企業(yè)的工作年限數,以其商數作為個人的月工資、薪金收入,按照稅法規(guī)定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個人在本企業(yè)的工作年限數按實際工作年限數計算,超過12年的按12計算。
按照上述方法計算的個人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應納的個人所得稅稅款,由支付補償的用人單位在支付時一次性代扣,并于次月7日內繳入國庫。
2)免征對象
l 只有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yè)破產法(試行)》宣告破產的國有企業(yè)職工,其從破產企業(yè)取得的一次性安置費收入,免予征收個人所得稅。
l 除此之外,其他國有企業(yè)及非國有企業(yè)中的勞動者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超過當地上年企業(yè)職工平均工資3倍的部分,一律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因解除勞動合同取得經濟補償金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的有關規(guī)定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
3)可扣除的收入范圍
個人領取一次性補償收入時按照國家和地方政府規(guī)定的比例實際繳納的住房公積金、醫(yī)療保險費、基本養(yǎng)老保險費、失業(yè)保險費,可以在計征其一次性補償收入的個人所得稅時予以扣除。
4)不對一次性經濟補償重復征稅
勞動者在解除勞動合同后又再次任職、受雇的,對勞動者已繳納個人所得稅的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不再與再次任職、受雇的工資、薪金所得合并計算補繳個人所得稅。
參考法規(guī):
1.《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因解除勞動合同取得經濟補償金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第1條、第2條;
2.《關于個人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征免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第1條、第2條、第5條。
例:
小王在北京一家商貿公司工作,最近,公司因業(yè)績不佳進行裁員,小王是被裁人員之一。公司經理與小王商談后,雙方協商簽訂了解除勞動合同協議書。其中約定,自即日起商貿公司與小王解除勞動合同,待小王辦完離職手續(xù)后,商貿公司按國家規(guī)定向其支付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金。
小王認為,自己工作已經三年多了,按規(guī)定可以拿四個月工資的補償金。按照每月的工資平均三千多元計算,四個月工資應有一萬兩千多元。但是,財務人員發(fā)給他的補償金只有不到一萬一千元。他問及原因時,財務人員解釋說,計算出來的補償金的確是一萬兩千多元,但需要扣除個人所得稅。小王不解的是,自己領到的經濟補償金還要繳個人所得稅?
解:
本例的法律要點是:
l 協商解除勞動合同是合法解除勞動合同的方式之一;
l 超過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三倍數額以上的部分的經濟補償金才須交個人所得稅。
本例中:
1)商貿公司與小王通過簽訂協商解除勞動合同協議的形式,解除雙方的勞動合同是合法的,但商貿公司在向小王支付經濟補償金時,不應扣繳個人所得稅。因為,
2)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免征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中規(guī)定: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包括用人單位發(fā)放的經濟補償金、生活補助費和其它補助費用),其收入在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三倍數額以內的部分,免征個人所得稅;超過的部分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因解除勞動合同取得經濟補償金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本例中,小王所得到的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的數額,沒有超過上年當地職工平均工資的三倍數額。因此,他的解除合同經濟補償金是不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的。
操作提示:
1)企業(yè)在解除勞動合同時,不但要注意解除勞動合同的合法性,還有關注國家有關對稅收政策對經濟補償金的個稅代扣代繳的規(guī)定。
2)企業(yè)在計算經濟補償金時要留意當地年平均工資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