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熱門文章
- 生產(chǎn)過程的加工順序安排
- 什么樣的人能當領導者?
- 當領導的最害怕什么?
- 當領導的最害怕什么?了解這些可以讓
- 做管理,務必搞對這六個順序!
- 開會的順序,這樣安排最科學!
- 當領導,就必須成為一個復雜的人
- 當領導,敢偷懶,會耍閑!
- 第一次當領導,要練這10樣東西
- 不躬身入局,不配當領導!
相關熱門內(nèi)訓課程
相關熱門公開課程
當領導后,一定要搞清管理的順序
導語:順序對了,管理就順了;順序錯了,累死也沒用
有人當領導,團隊如猛虎下山,業(yè)績飆升;有人當領導,團隊似一潭死水,毫無生機。
為什么差距如此之大?管理順序便是關鍵所在。順序對了,管理順風順水;順序錯了,累死領導都白搭。
今天,咱們就來深入聊聊,當領導后,必須搞清的八大管理順序。
01先“齊人心”,后“追業(yè)績”
《天下無賊》黎叔就說過,“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啊”
曾經(jīng)有個銷售團隊,新上任的總監(jiān)一上來就緊盯KPI,獎金機制朝令夕改,結果三個月后,核心骨干集體離職,業(yè)績直接崩盤。復盤時發(fā)現(xiàn),員工不是被競爭對手挖走的,是被領導逼走的。
領導覺得“我給你們發(fā)工資,你們就得給我拼命干”,員工卻覺得“你分配不公,我憑什么給你賣命”?
最后就是被業(yè)績壓垮了人心
所以在實際工作中,管理的第一順序,永遠是人心,而不是數(shù)字。
你可以用錢買員工的時間,但買不到他們的心;而業(yè)績,恰恰是從心里長出來的。
如何聚人心呢,我們可以每月搞一次“裸心會”。
規(guī)則很簡單,只談感受不談對錯。讓團隊把怨氣吐干凈,再談目標。
一定要記住,人心齊,泰山移;人心散,業(yè)績完。
02先“定邊界”,后“講信任”
72%的跨部門沖突,源于權責模糊。
領導總愛說“我相信你”,結果呢?員工越界了,領導還蒙在鼓里。
信任不是無原則的放縱,而是基于清晰的邊界。就像蓋房子,沒有明確的框架,房子就會搖搖欲墜。
所以千萬別讓信任成了越界的借口。
實際管理工作中,建議管理者們可以使用這個小工具——崗位邊界三清單
權力清單:你能決定什么
責任清單:你該背什么鍋
禁忌清單:打死不能碰的紅線
一定要讓員工知道,哪些事我能做,哪些事我不能做,做了會有什么后果。這樣,信任才能建立在堅實的基礎上。
03先“立規(guī)矩”,后“講人性”
有公司推行“彈性辦公”,結果員工下午三點才回消息,業(yè)績滑坡時還理直氣壯:“不是你說的人性化管理嗎?”
發(fā)生這樣的情況,顯然就是把人性化等同于放羊
在很多公司里,特別是新上任的領導怕得罪人,遲到不罰,摸魚不管,最后團隊里的老實人都跑了。
人性就像一把雙刃劍,用得好是利器,用不好是兇器。
千萬不能讓員工把你的寬容當成軟弱
管理者沒有霹靂手段,談什么菩薩心腸?
人性化三前提:
規(guī)則透明,寫在墻上
底線明確,越線必罰
獎懲到位,說到做到
讓人性在規(guī)矩的框架內(nèi)自由發(fā)揮,而不是成為管理的絆腳石。就像放風箏,線拉得太緊,風箏飛不起來;線放得太松,風箏就會失控。
04先“容錯”,后“糾錯”
怕犯錯的公司,只能在別人劃的賽道里吃土。
有電商團隊主管要求“零失誤”,結果新人連廣告都不敢投,半年后競品已經(jīng)占領市場。
反觀字節(jié)跳動,張一鳴說:“試錯成本遠小于錯過成本。”
為什么容錯比糾錯重要?
如果領導一看到錯誤就罵,那員工就只敢做最保守的事,不敢嘗試新事物,團隊就沒法創(chuàng)新。
MIT研究發(fā)現(xiàn),允許小成本犯錯的團隊,創(chuàng)新速度是對手3倍。
所以我想在這里建議管理者們,設立一個“安全錯誤額度”,比如每季度允許1次500元以內(nèi)的決策失誤。
讓員工知道,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犯錯。
05先“問意見”,后“給答案”
當你覺得自己是團隊里最聰明的人時,你已經(jīng)失敗了。
有些領導整天掛在嘴邊的就是:“這個應該這樣做,那個應該怎么做”。到后面員工退化成永遠等指示,就像被牽著鼻子的牛。
而阿里張勇的管理秘訣是:“我只問問題,不給答案。”
心理學效應“權威抑制”——領導越強勢,下屬越不動腦。
所以我們管理順序應該是先“問意見”,后“給答案”
怎么問意見?
蘇格拉底式提問清單,逼團隊自己找答案。
1、“這個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是什么?”
2、“有哪些可能的解決方案?”
3、“每個方案的優(yōu)缺點是什么?”
4、“你認為哪個方案最可行?”
5、“如果選擇這個方案,可能會遇到哪些風險?”
06先“救火”,后“防火”
有些團隊總是處于忙碌的救火狀態(tài),每天都在處理各種問題。比如A團隊,每天要處理大量的客戶投訴,員工們忙得不可開交,就像消防員一樣。而B團隊則通過建立FAQ(常見問題解答)系統(tǒng),減少了70%的重復問題,員工們工作輕松自在。
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差距呢?關鍵在于領導的管理順序
管理者應該先救火,后防火。別讓問題成了管理的常態(tài)
實際工作中可以,建立“問題轉流程”機制。
每解決1個突發(fā)問題,必須沉淀1條SOP。這樣,以后再遇到類似的問題時,員工就可以按照標準流程進行處理,提高工作效率,減少問題的發(fā)生。
就像修路,每遇到一個坑,就填一塊磚,路就會越來越平坦。
管理者一定要牢記救火是應急,防火是根本。
07先“砍動作”,后“加資源”
阿里“三板斧”管理法強調(diào)先做減法,聚焦關鍵。但在現(xiàn)實中,很多領導卻喜歡不斷地給團隊增加資源,卻忽略了砍掉那些無效的工作。
比如有一個項目團隊,領導為了追求項目的完美,不斷地給團隊增加人力、物力和財力,但項目進度卻依然緩慢。
原來,團隊中有很多無效的工作,比如頻繁的會議、重復的文檔修改等。這些工作不僅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資源,還降低了團隊的工作效率。
所以千萬別讓忙碌成了效率的敵人
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專注比廣撒網(wǎng)更重要。
一定要先砍動作,后加資源
這就像整理衣柜,把不常穿的衣服捐掉后,反而更容易找到想穿的那件。管理也是如此,少即是多。
08先“要跑通”,后“要完美”
管理工作中,完成比完美重要100倍。
曾經(jīng)有一個產(chǎn)品團隊,為了追求產(chǎn)品的完美主義,不斷地對產(chǎn)品進行優(yōu)化和改進,結果錯過了最佳的市場窗口期。等他們把產(chǎn)品推向市場時,市場已經(jīng)被競爭對手占據(jù)了。
而我們熟知的拼多多用最簡陋的頁面,3年做到千億市值。
市場不會獎勵完美的產(chǎn)品,只會獎勵第一個跑通的人。
市場跑通法則——先解決"有沒有",再考慮"好不好",最后追求"妙不妙"
寫在最后:
這八個順序不是教條,而是指南。具體實踐中需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調(diào)整。
但萬變不離其宗:管理最終是與人打交道的工作,理解人性、尊重規(guī)律,才能帶出高績效團隊。
下一篇 : 一個人有沒有領導力,看他開會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