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原創
一輩子做一份工作是什么樣的體驗?
時間:2015-08-12
有朋友問我:蔣老師,我工作了5年多時間,換了3份工作,第一份工作一年時間,第二份工作半年時間,現在第三份工作已經三年半,卻有點堅持不住了。
每天工作沒有動力,渾渾噩噩干著差不多的事情,學不到什么新東西,也不知道自己該從哪個方向進行改進。薪水方面,除了每年固定的工齡工資,沒有任何改變,當然,暫時也看不到加薪跡象。身邊的同事走了一批又一批,我也開始懷疑自己是否該留下?是不是應該換個環境?
其實很多人都有這種體驗,現代社會給它了個很洋氣的名字叫“職業倦怠”,它是指員工面對職場壓力所形成的生理或心理的疲勞狀態。
首先我們分析一下,產生職業倦怠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我們分析一下,產生職業倦怠的原因是什么?
在這3年多的時間里,你沒有學到任何新東西,薪水沒有任何提高,是因為你工作能力太弱還是公司限制了你的發展?
如果在一家公司超過2年時間,用盡心力努力學習卻無法獲得成長,那你就要毫不猶豫地離開這家公司,因為它限制了你的成長。可能是落后的公司體制、不健全的行政方式等等,滿足不了你飛速增長的職場心理需求,讓你對公司感到失望,感覺前途無望,自己的工作沒有任何意義,工作熱情一點點被吞噬掉。
這是一種情況,導致的結果有兩種,一是你及早發現這樣繼續下去是不行的,換了一家公司;二是你繼續留在這里,繼續過著渾渾噩噩的日子,用當下流行的“受害者心理”去度日,就是安心做壞事。因為公司太爛了,老板太摳了,所以我可以心安理得的不工作,我可以明目張膽的偷懶,反正也得不到發展。
當然天底下的壞公司沒那么多,黑心老板也沒那么泛濫,產生職業倦怠還有很常見的第二種情況:員工自身問題。
如果在一家公司超過2年時間,用盡心力努力學習卻無法獲得成長,那你就要毫不猶豫地離開這家公司,因為它限制了你的成長。可能是落后的公司體制、不健全的行政方式等等,滿足不了你飛速增長的職場心理需求,讓你對公司感到失望,感覺前途無望,自己的工作沒有任何意義,工作熱情一點點被吞噬掉。
這是一種情況,導致的結果有兩種,一是你及早發現這樣繼續下去是不行的,換了一家公司;二是你繼續留在這里,繼續過著渾渾噩噩的日子,用當下流行的“受害者心理”去度日,就是安心做壞事。因為公司太爛了,老板太摳了,所以我可以心安理得的不工作,我可以明目張膽的偷懶,反正也得不到發展。
當然天底下的壞公司沒那么多,黑心老板也沒那么泛濫,產生職業倦怠還有很常見的第二種情況:員工自身問題。
① 重復工作失去新鮮感
不是所有崗位的工作都充滿了新鮮感和多樣化的,可能需要去長時間重復地做一樣很枯燥的事情。如果你連這點都無法忍受,那你去任何一家公司都呆不久。
② 精神壓力大到需要喘息
人的心理和生理條件決定了人是無法總是在高強度高效率的狀態下工作的,如果一直這樣下去是會出事的,適當地放松會讓工作更高效。一般來說,幾天時間就可以完成恢復期,如果這個時間太長,就需要主動找找原因,想想辦法了,過于嚴重的建議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我在倦怠期效率極低的時候,會選擇休假,做做家務,看場電影。
③ 眼高手低
不少人剛進公司對未來有著美好的憧憬,想著能指點江山揮霍方虬之類的,但是現實可能是要從基層慢慢做起,一步一個腳印去奮斗、去努力。如果一段時間后還沒有得到晉升或者取得成就,就會產生消極情緒,甚至產生“小廟容不下大佛”的極端思想。
不是所有崗位的工作都充滿了新鮮感和多樣化的,可能需要去長時間重復地做一樣很枯燥的事情。如果你連這點都無法忍受,那你去任何一家公司都呆不久。
② 精神壓力大到需要喘息
人的心理和生理條件決定了人是無法總是在高強度高效率的狀態下工作的,如果一直這樣下去是會出事的,適當地放松會讓工作更高效。一般來說,幾天時間就可以完成恢復期,如果這個時間太長,就需要主動找找原因,想想辦法了,過于嚴重的建議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我在倦怠期效率極低的時候,會選擇休假,做做家務,看場電影。
③ 眼高手低
不少人剛進公司對未來有著美好的憧憬,想著能指點江山揮霍方虬之類的,但是現實可能是要從基層慢慢做起,一步一個腳印去奮斗、去努力。如果一段時間后還沒有得到晉升或者取得成就,就會產生消極情緒,甚至產生“小廟容不下大佛”的極端思想。
④ 對工作沒有認同感
我無法按照自己的思維做事,也不認同公司各種僵化的流程和繁文縟節。對于公司的考核標準、薪酬制度都不滿意。帶著騎驢找馬的心態在這里工作,時間一長,不滿情緒會越來越輕重,倦怠周期也會越來越短。
面對第二種情況的職業倦怠,我的意見是,不要把所有精力都focus在自己身上。企業的文化不適合自己;工作強度我無法忍受;工作內容對于我來說太過單一;我覺得好的企業應該怎樣怎樣……
面對一系列以“我”為中心的問題,一是換崗,無論是內部換崗還是跳槽,都可以迅速調整自己的狀態,是最直接而有效地手段,但是換崗成本和成功幾率你要自己估量;二是調整自己對成就感歸屬感的認知,如果無法改變環境,就只能改變自己,思考一下為什么你無法融入大環境,為什么你不認同的公司照樣能風生水起,是不是你哪里有偏差,哪里需要改變;三是,職業倦怠么,累了么,那么放個假去休息休息,就這么多。
最后,回到文章題目,一份工作做一輩子是什么體驗,我想爸爸輩爺爺輩的最有立場來回答這個問題,他們很多都是十來歲就確定了終生的職業,做了一輩子木匠、種了一輩子田,或者教了一輩子書。那么他們那個年代,有沒有在某一個moment思考過換個活干?我想肯定有,任何時代的任何人都有職業倦怠,就看你要怎么去面對、怎么去克服。
我無法按照自己的思維做事,也不認同公司各種僵化的流程和繁文縟節。對于公司的考核標準、薪酬制度都不滿意。帶著騎驢找馬的心態在這里工作,時間一長,不滿情緒會越來越輕重,倦怠周期也會越來越短。
面對第二種情況的職業倦怠,我的意見是,不要把所有精力都focus在自己身上。企業的文化不適合自己;工作強度我無法忍受;工作內容對于我來說太過單一;我覺得好的企業應該怎樣怎樣……
面對一系列以“我”為中心的問題,一是換崗,無論是內部換崗還是跳槽,都可以迅速調整自己的狀態,是最直接而有效地手段,但是換崗成本和成功幾率你要自己估量;二是調整自己對成就感歸屬感的認知,如果無法改變環境,就只能改變自己,思考一下為什么你無法融入大環境,為什么你不認同的公司照樣能風生水起,是不是你哪里有偏差,哪里需要改變;三是,職業倦怠么,累了么,那么放個假去休息休息,就這么多。
最后,回到文章題目,一份工作做一輩子是什么體驗,我想爸爸輩爺爺輩的最有立場來回答這個問題,他們很多都是十來歲就確定了終生的職業,做了一輩子木匠、種了一輩子田,或者教了一輩子書。那么他們那個年代,有沒有在某一個moment思考過換個活干?我想肯定有,任何時代的任何人都有職業倦怠,就看你要怎么去面對、怎么去克服。
上一篇 : 企業管理中的“風箏哲學”
下一篇 : 細數辦公室里的那些“負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