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天河老師簡介

博客訪問:338907
楊天河老師 高級咨詢顧問 診斷級培訓專家 全面領導力專家 北大博雅客座教授 對標創效創一流專家 戰略執行力建設專家 價值創造型企業大學創始人 學習創效行公益活動發起人 領導力開發達人計劃首席專家 國企改革政策研究與改革助推者 全面領導力自主晉級培訓首創者 講師簡介: ..
楊天河最新博文
- 企業學習創效運作指南..
- 學習創效行活動及運作計劃..
- 學習型組織建設必知的三個問題..
- 管理者到底管什么?
- 領導力開發效果及實現路徑..
- 客戶導向的領導力開發..
- 多角度透視領導力開發(下)..
- 六級八維領導力
- 管理者如何轉型為領導者..
- 領導力與管理力區別終極解析..
楊天河主講課程
企業大學觀察
時間:2014-10-29 作者:楊天河
據上海交通大學海外教育學院統計,2012年國內企業大學數量為1200家,2013年上半年已接近2000家。企業大學火熱的同時,卻出現了眾多改頭換面的培訓中心,大多企業大學處于摸索中,即使是發展思維清晰的企業大學的發展思路往往也存在很多問題。究其原因,企業大學在國內屬于較為新興的事物,相關理論不太成熟,即使是擁有近六十年企業大學實踐經驗的美國,也欠缺成熟的理論。
既然現實的標桿企業大學并不存在,要打造標桿企業大學,唯有通過系統的研究,梳理出理想的標桿企業大學及其實現路徑以供參照。為確保研究的系統性和高度,本研究從企業大學研究者(CNKI論文庫、企業大學書籍)、服務商(其網站和相關觀點)、優秀校長(培訓雜志及相關網絡媒體)三個維度以效果為導向重點研究企業大學的作用及其實現路徑和核心方法。初步結論如下: (一)企業大學研究者及優秀企業大學校長關于企業大學的認識仍有待強化 根據從CNKI下載的最新幾年20余篇企業大學博/碩論文和五本企業大學專著中可以看出,博碩論文基本上都是從某個角度來研究企業大學,缺乏理論高度和系統性,企業大學專著雖然系統,但其理論高度欠缺。這些研究者所引用的世界范圍內企業大學相關專家的觀點甚少從本質角度來探討企業大學,偶爾出現的從本質剖析企業大學的觀點也是以偏概全。 通過分析最近幾年在相關論壇、培訓雜志等發表觀點的三十余位企業大學負責人的觀點可以看出,國內企業大學的領導人對企業大學仍處于探索階段,摸著石頭過河,雖然部分領導者逐步意識到企業大學應具備研究咨詢診斷功能、以績效為導向,但欠缺系統的方法和與之匹配的能力。 (二)企業大學建設服務商的研究偏重于過程導向和模塊導向,能夠幫助企業大學開展規范化建設,但預計效果有限 在企業大學大熱的同時,國內咨詢公司紛紛推出企業大學建設服務,但從咨詢公司所提供的服務、理論工具和案例來看,對企業大學有過深入研究的少之又少,多數企業大學只是培訓管理向產業鏈的延伸而已,甚至不少企業直接復制別人的業務介紹進行推廣。對企業大學研究相對較為深入的是上海交通大學海外教育學院和北京凱洛格管理咨詢公司,他們的理論高度相對較高,但并非提供效果導向的咨詢服務,而是提供模塊化的規范化服務,見效周期相對較長。 (三)企業大學應服務于企業績效和競爭力提升,成為員工、組織的成長顧問和經理人的績效伙伴 北京凱洛格管理咨詢公司對企業大學的理論總結較為成熟,其將企業大學按照效果和效率兩個維度分為事務專家、員工發展顧問、業務合作伙伴和變革推動者四個角色,建議企業大學成為員工發展顧問、業務合作伙伴和變革推動者的綜合體。凱洛格在2009年提出上述觀點,提出的背景應該是結合當時情況和企業大學發發展將企業大學進行分類,但比較遺憾的是,凱洛格沒有進一步以結果為導向思考企業大學的本質。從本質上講,企業引進新的管理理念、工具和方法,不是為了規范化,更不是為了做秀,而應服務于企業績效和競爭力的提升,企業大學也不能偏離這個軌道。績效可通過管理診斷、行動學習等手段來實現,而競爭力則需要通過組織能力提升來實現,從這個角度上講,企業大學應該扮演經理人的績效伙伴和組織的成長顧問角色。另外,企業大學還承擔著傳統的培育員工、助其快速成長的任務,所以可以將企業大學的角色合并為績效伙伴和成長顧問兩大核心角色。至于很多企業或專家強調的變革推動、文化建設、資源整合、培訓事務等實質上都是對上述兩大核心角色的支持。 (四)國內已形成良好的企業大學成長土壤,未來五至十年,將會形成世界一流的企業大學 中國高鐵競爭力之所以成為世界一流,主要是因為中國有龐大的市場需求,中國從國外引進技術在大量應用中不斷總結改進,最終形成了超越。同樣,雖然中國的企業大學起步較晚,但因為中國擁有龐大的企業大學市場,聰明的中國人完全有能力利用后發優勢快速趕超,創造世界一流企業大學:當前,深化改革、反腐、作風建設、法治建設等組合拳將會帶給我們一個更好的中國,但處于轉型期和陣痛中的中國,其經濟不可避免進入中速增長甚至有可能出現低速增長情況,加上原本就存在的多行業產品過剩、正在進行中的國有企業深化改革和不斷涌現的新的商業模式等都將加劇各行業的競爭。在資源、低成本甚至規模等紅利都將消失殆盡的情況下,人才競爭、智慧挖潛將成為企業間決戰的重要陣地,而這將進一步掀起企業大學的建設熱潮。在供應市場上,雖然目前能結合企業現狀、以能力建設為導向提供快速系統化能力建設的師資資源相對較少,也欠缺頂級企業大學建設服務商,但只要企業大學校長的理念到位、要求高,需求驅動下的供應市場將迅速成熟。雷軍將小米的成功歸結為“風口上的豬”,意思是判斷好風向、把握好大勢后,在合適的時間出現在合適的地點,自然就能夠成功。國內基本上具備良好的企業大學成長土壤,企業大學之風也將越來越大,問題上,誰將是 “風口上幸運的豬”呢? |
上一篇 : 標桿企業大學的戰略思維之序(楊天河)
下一篇 : 企業大學的價值創造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