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熱門文章
- 互聯網化的顛覆性創新必定類似創業型
- 互聯網企業:真正以客戶為中心
- 互聯網時代下的領導力
- 互聯網思維企業VS傳統行業
- 互聯網化創新人才的流動性與儲備不足
- 互聯網的顛覆性創新將產生于組織之外
- 《互聯網時代的執行力建設》中糧面業
- 互聯網化績效體系導向的改變
- 互聯網思維模式下的商業生態鏈
- “互聯網+”時代的變革:并行的網絡
相關熱門內訓課程
相關熱門公開課程
又是一年畢業季,又一波要畢業的小鮮肉要加入到就業市場中來了。面對人生道路的分岔口,馬云、李彥宏和馬化騰這些互聯網大佬當初是怎么選擇的呢?看過他們的經歷,也許會對你的職業道路有啟示。
一、就業派
1、【亞馬遜CEO貝索斯】
1986年,貝索斯在普林斯頓大學取得電子工程學和計算機系雙重學士學位,英特爾、AT&T的貝爾實驗室以及安德森咨詢公司都向他拋出橄欖枝,但貝索斯沒選擇它們,而選擇了紐約一家新成立的高科技公司Fitel,從事計算機系統開發的工作。不到一年,年僅23歲的他升為公司副總裁,管理公司的12個程序員。工作兩年后,他跳槽到一家紐約銀行信托公司。
2、【騰訊CEO馬化騰】
1993年,馬化騰從深圳大學畢業。這一年,馬化騰開始進入深圳潤迅通訊發展有限公司,從編程工程師做起,專注于尋呼機軟件的開發,后升任為開發部主管。
3、【網易CEO丁磊】
1993年,丁磊從電子科技大學畢業后,就回到了家鄉,在寧波市電信局做工程師。1995年,丁磊不顧家人反對,從電信局辭職。之后兩年,丁磊幾乎每天晚上12點才離開單位,只為使用單位的Unix電腦,學會Unix和電信業務。
4、【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
馬云從杭州師范學院外語系英語專業畢業后,就去了杭州電子工學院,任英文及國際貿易講師。馬云于1992年成立了海博翻譯社,請退休老師做翻譯。為維持運營,馬云到義烏、廣州進貨,在翻譯社賣鮮花,賣禮品。
5、【奇虎CEO周鴻祎】
周鴻祎1995年從西安交大研究生畢業后,被分配到方正公司。1997年,他組織開發了方正飛揚電子郵件系統。雖未取得預期成功,但周鴻祎借此做了回產品經理。1998年10月,自稱是方正最好的高級程序員的周鴻祎決定回北京創業。
二、留學派
6、【百度CEO李彥宏】
1991年從北京大學本科畢業后,李彥宏選擇了出國深造,就讀于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在學校呆了一年后,李彥宏順利進入日本松下實習三個月1994年獲得計算機科學碩士后,他沒有繼續讀博,而是到道瓊斯旗下的IDD公司工作了三年半時間。
7、【搜狐CEO張朝陽】
1986年畢業于清華的張朝陽考取了CUSPEA項目獎學金,赴麻省理工學院(MIT)留學,并于1993年底獲得博士學位,繼續在MIT從事博士后研究。但幾個月后他突然感到學了很多年的物理學并不太適合自己,于是通過與副校長和校長溝通,于1994年起擔任MIT亞太地區(中國)聯絡負責人。從此,他有機會頻頻回國,還陪同校長來到清華大學。1995年,張朝陽回國創業。
三、創業派
8、【小米CEO雷軍】
僅用兩年時間,就讀于武大計算機系的雷軍就修完了大學學分,甚至完成了畢業設計。大四時,雷軍和同學創辦三色公司,半年后卻慘遭解散,雷軍只分到了一臺286電腦和打印機。這期間,雷軍還與朋友王全國合作成立黃玫瑰工作室,開發了BITLOK加密軟件等工具軟件。1991年畢業后,他在北京結識求伯君,于1992年初開始在金山軟件的珠海研發部實習,7月正式加入金山軟件,并于8月15日組建金山北京開發部。
9、【谷歌創始人拉里 佩奇和謝爾蓋 布林】
1996年,拉里佩奇(圖右一)從美國密歇根大學安娜堡分校畢業后,進入斯坦福大學攻讀計算機理學博士學位,當時拉里佩奇遇到了謝爾蓋布林(圖左一),開始合作研究一名為“BackRub”的搜索引擎。佩奇在斯坦福大學獲得碩士學位后,開始休學。到1998年上半年逐步完善這項技術后,兩人合作運行Google搜索,并以PageRank為基礎給網頁排名,同時兩人也開始為這項技術尋找合作伙伴。
上一篇 : 讀懂這篇文章,等于清華MBA畢業
下一篇 : 透過“微群”窺互聯網時代的團隊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