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熱門文章
- “互聯網+”時代的變革:并行的網絡
- 增長的放緩,預示“互聯網+”悄然來
- 技術的進步,催化“互聯網+”不可逆
- 傳統的組織結構拖累了你的“互聯網+
- “互聯網+”時代的瞬變:社群化的逐
- 通信行業:微軟WP7系統入華時間推
- 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困境:無法
- 手機零售實體該有什么樣的“互聯網思
- 快速開展“互聯網+”:啟動原型,迅
- 互聯網思維——關于“互聯網+培訓”
相關熱門內訓課程
- 互聯網思維管理模式1.0版——中國
- 互聯網思維管理模式1.0版——中國
- 機械企業生產管理_基于TOC的補給
- 石油石化系統五型班組建設
- 現代自動化倉庫與WMS系統
- 現代項目管理在中國電信ICT項目中
- 中高層管理系統研修班
- 互聯網思維管理模式1.0版——中國
- “贏在規劃 勝在執行”——美容名店
- 電子企業基于TOC的依單制造生產管
相關熱門公開課程
丹尼爾.平克在《全新思維》一書中指出:未來將屬于那些與眾不同的思維的人,“左腦”統治的邏輯、線性、計算機能力為主的“信息時代”即將過去,取而代之的將是一個全新的以創意、共情、模式識別、娛樂感和意義追尋等“右腦”能力為主導的“概念時代”。
有時候我們也會糾結,管理和創新到底是一門科學還是一門藝術,是管理的科學重要,還是藝術重要。每一個企業并非一天就形成今天的架構、地位和業績——我們同樣懷念在創業時期的靈活性,擅長抓住機會,能夠迅速組織進攻。
但是今天的我們已經成熟,在面對移動互聯網浪潮時卻顯得那么束手無策,那么緊張兮兮,看著機遇、市場、利潤和商業模式被新興互聯網企業蠶食,一而再、再而三地失去主動權。面對瞬息萬變的移動互聯網,經過多年積累發展的科層制組織結構、傳統的管理流程、戰略指定的方法,反而成為發展的掣肘。
問題來了——如果不主動去擁抱互聯網,進行“移動互聯網+”的項目,最后的解決之道或許是死路一條;如果放棄現有陣地,等于放棄了企業的日常經營和業績目標;如果完全按照移動互聯網的規則進行全面改革,那么與現有管理體系又有沖突;如果堅守現有的結構、流程和文化,又恐錯失發展的機會。
正如領導力專家約翰.科特所指出的,最好的解決之道是建立第二套經營系統。
這套體系猶如谷歌+沃爾瑪,在敏捷性變革的傳統企業身上會同時發生——谷歌注重高度的敏捷性,旨在提高快速變化的環境適應力,能夠抓住新的機會制造出新的產品;沃爾瑪追求的是極致的效率,盡可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在產業結構中取得最大的競爭力。這兩套系統的同時運行,有利于新的系統擺脫原有的制度和運營流程制約。
組建區隔于原系統之外的互聯網化體系,專門用于傳統企業互聯網化戰略的設計和執行。采用靈活的網狀結構以及一套完全不同的流程,使之更加符合互聯網化變革的需求,比現在系統更靈活、更迅速且更有創造力地做出反應。
這套體系與原體系分工明確,原有體系注重漸進式的創新,保證現在有經營業績的完成與穩定;而新的體系注重互聯網化的顛覆性創新。
這套體系能通過不斷地運行——試錯——成功——固化,在潛移默化中持續改良傳統的組織結構,直到整個組織都互聯網化。
這套體系是問題為導向,而不是以框架設計為標準。
無論是管理的進化,還是互聯網化的變革,從大的層面來說,無非兩個導向——問題導向和框架導向。
問題導向是以具體的問題為切入點,其衡量的標準是看問題是否得到解決。框架導向是以框架的建設為切入點,衡量的標準是體系是否科學完善。
在傳統企業互聯網化的開始階段,如同“屋漏偏逢連陰雨、船漏偏遇頂頭風”,橫多問題擺在面前,千頭萬緒,理不清剪還亂。從高層到基層,不同的崗位、不同的層面,都會遇到不同的問題。以問題為導向的變革實施策略注重遇到問題解決問題,改變可以改變,適應不可改變的。
你根本無須經過詳細的討論和規則,啟動這種雙系統也無須進行大手術,隨時都可以啟動,從一個點開始,讓互聯網化的效果得到一點一滴的展現,即使一個微信公眾號的建立,也可以讓所有員工認識、關注,并以此為載體,開始下一步的升級。
這是一個在實踐中學習的過程,是一個在學習中實踐的過程,也是一個廣泛培訓和落地的過程,更像是一個MBA案例式的大規模教育和注入思維的過程。
上一篇 : 越是優秀的培訓講師,就越要學會自我調節
下一篇 : 【HR培訓】我與培訓共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