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熱門文章
相關熱門內訓課程
相關熱門公開課程
身為管理者的你,肯定遇到過這種情況,在工作中,有些下屬不論大事還是小事,都會做的一塌糊涂,最后還要別人幫忙給他收拾殘局。
甚至你口頭交代的事情,他都會忘的一干二凈,等到你主動詢問時,不是忘記就是有他自己的獨特見解,認為時機未到。
每每遇到這樣的情況,都要忍不住去“罵”他,但又覺得他以往的態度還不錯,因此對他的包容度更大,只是后來,你不再敢把重要的活交給他。
殊不知,其實70%的能力問題,都是態度造成的。
你以為的態度,很可能是偽態度。
為什么這樣說?
很多時候,你覺得一個員工的態度很好,很可能這是他的偽態度。
他看似對工作很積極,承諾做這件事,但他并沒有真正的去思考該如何去做,也沒有想對應的方法策略,看似積極實則更多的時候,只是想在領導面前表現出好的一面。
比如,對于公司的一些瑣碎項目,需要做大量的客戶背調,他口頭承諾了下來,但最后卻發現根本就沒有去積極準備,挖掘客戶的需求,而是拖到最后的關頭,草草了事,最后溝通的結果當然也不盡如意。
你看,這些和專業能力關系并不大,如果他真的非常重視,用心的去做這件事,他會深度思考與挖掘,而不是赤手空拳,直接上陣。
所以,我覺得在職場,絕大多數人都有把事情做到70分的能力,而剩下的30分,往往由自身的態度來決定。
同樣,管理者也常說這樣一句話,“TA這是能力問題,工作態度還蠻好的……”,通常再做得不夠好的時候,“能力問題”似乎就比較容易得到諒解,隨著時間推移,人們之間的差距也就逐漸拉開。
成事態度的三層次:
無論是管理者,還是普通職員,如果想要在職場獲得更好的發展,那么一定要有這3個層次的態度:
1. 敢扛事勇擔責。
這是一個人成熟的表現。當一件事沒人做時,而你的能力恰巧可以達到時,你毛遂自薦,說我可以。
當面對具有高難度的挑戰時,說我可以。
面對挑戰,不是下意識的往后退,不是認為我不行,而是我敢于去做,樂于去學。
能扛事,往往是一個人取得成功的第一步。
2. 不解決不罷休。
“言必信,行必果”,既然答應了,就要好好去做,既是給自己的交代,也是對旁人的負責。
這一點說起來很容易,但做起來真的很難,很多人在接受任務時,答應的好好的,但最終卻跟本沒能按照你的預期去做,最后問起來,又有自己的理由,讓人啞口無言。
所以,很多時候之所以把事情搞砸,缺的不是扛事兒的態度,而是解決事的態度,即不解決問題絕不罷休,遇到困難絕不輕言放棄。
很多時候,只要你愿意鉆研,方法自然想得到,怕就怕,態度的頭腦關閉了思維的頭腦。
3. 不精進不收工。
“做完了”是最基礎的,“做精了”才是價值的體現。
當你把一件事情做成了,并不是說就完了,而是要深度的復盤,自己回顧自己、復盤結果,復盤過程,抓住能提升自己的機會,復盤一切。
復盤的過程是完善的過程,也是成長的過程。這一過程很考驗一個人的態度,要做到不自欺,不找理由,成功了多像客觀原因,失敗了多想主觀原因。
當你不斷精進,解決一個又一個的問題,你也會越來越優秀,讓優秀成為一種習慣。
最后的話:
態度決定一切,這句話很有道理。“差不多”的心態看似沒什么,但是若干個小的“差不多”,集中起來就“差很多”!在這個世上,最需要的是“認真”,最怕的也是“認真”,在你沒牛到一定的程度前,你所遇到的問題,全是態度問題!
上一篇 : 說話的藝術其實是語言的溫度
下一篇 : 工作沒累垮,自己卻打垮自己,警惕職場“野馬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