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介紹
- 課程介紹
- 課程大綱
- 課程對象
劉峰教授
劉峰企管博士、國家行政學院領導藝術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中國管理科學院領導科學研究所所長、北京大學客座教授,承擔國家級社科項目“21世紀領導新趨勢”。國內公認的“領導科學與領導藝術“研究領域的學術帶頭人,近年來為大中型企業主講”管理創新與領導藝術“報告逾千場,講課深入淺出,風趣幽默虛實結合,既有學院派教授的理論功底,又有實戰派專家的務實風格。
個人專著:
《企業領導藝術》、《跟毛澤東學領導》、《決策學》、《領導理論與領導方法》、《管理創新與領導藝術》、《新領導力》等十五部專著
劉峰企管博士、國家行政學院領導藝術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中國管理科學院領導科學研究所所長、北京大學客座教授,承擔國家級社科項目“21世紀領導新趨勢”。國內公認的“領導科學與領導藝術“研究領域的學術帶頭人,近年來為大中型企業主講”管理創新與領導藝術“報告逾千場,講課深入淺出,風趣幽默虛實結合,既有學院派教授的理論功底,又有實戰派專家的務實風格。
個人專著:
《企業領導藝術》、《跟毛澤東學領導》、《決策學》、《領導理論與領導方法》、《管理創新與領導藝術》、《新領導力》等十五部專著
本套講座就如何把握領導大趨勢,提升領導力、決斷力、影響力和執行力等領導科學與管理藝術做了詳盡的闡述,并且把行政、企事業領導的變革規律和發展趨勢同現代領導的體制、領導方式、領導方法和領導藝術的創新相結合進行探討,既有理論的深度,又有實用的方法,對各級領導者具有極好的參考作用。
一、領導大趨勢
(一)簡約化與自主化
1、毛澤東的“出主意”、“用干部”
毛澤東對劉邦的評價
政府職能:宏觀調控、市場監管、公共服務、社會管理
2、鄧小平的“領導就是服務”
3、江澤民的“要研究領導科學”
(二)柔性化與隱性化
1、由“領”到“導”的轉變
“導”的含義
疏導、輔導、檢查督導、誘導
2、從硬權力到軟權力的轉變
3、領導的四種境界
“恨之侮之”的領導
“敬而遠之”的領導
“親而譽之”的領導
“不知有之”的領導
4、領導的替代理論
(三)平民化與分散化
1、平民化的領導表現
2、平民化的領導方式
(四)革命化與增值化
1、領導的革命化
2、領導的增值化
過程沒有結果重要
成本沒有價值重要
目標沒有目的重要
效率沒有效益重要
(五)科學化與藝術化
安東尼結構(圖)
二、領導決斷力
(一)打開空間創新思維
1、霍布森選擇
2、鄧小平同志有關領導工作的論述
3、內腦+外腦
(二)縮短時間,加快發展
1、布里丹選擇
(1)布里丹選擇就是最優選擇
(2)布里丹選擇就是最亂選擇
思維方式混亂 情緒混亂 排序混亂
佩林擺理論
菲得勒理論
(3)布里丹選擇是最慢選擇
(三)三商并舉
1、提高情商
自知之明
自我管理
識別他人
溝通協調
2、提高膽商
3、提高智商
(四)四個要素
1、目的(為什么)
2、目標(干什么)
3、途徑(如何干)
4、對策(如何變)
5、修正決策
有利于領導的威信
有利于政策、決策、決斷的連續性、穩定性
有利于減少風險、減少損失
有利于上下級關系融洽、角色定位
(五) 善于激勵,贏得認同
1、贏得認同
E(決斷效果)= Q(決斷質量)X A(認同程度)
1、激勵機制
2、妥協
3、用人
2、要點回顧
1、用大看小
2、重視差異
3、正負兼顧
4、六個問答
一問何人做決斷 二問何時做決斷 三問決斷的原因
四問決斷的目標 五問如何去干 六問如何去變
三、領導影響力
(一)先激后勵
1、要把激和勵分開
2、激和勵要一致
克爾蠢舉
威士忌效應
鯰魚效應
3、激勵和決策、決斷要一致
(二)先心后智
1、潛能不激勵變成無能
2、心的激勵
尊重人、信任人、欣賞人、理解人、幫助人、關心人
3、智的激勵
羅森塔爾效應
4、心智結合激勵
(三)先我后他
1、激勵自我
2、激勵他人
3、訣斷力
4、執行力
(四)先分后合
1、激勵的對象先分后合
2、激勵的手段先分后合
3、保健與激勵先分后合
4、激勵與約束、控制結合
5、先正激勵后負激勵
6、激勵的制度與激勵的藝術相結合
(五)先要后到
1、E(激勵效果) = V(重要性) X P(可能性)
2、領導工作要注意溝通
領導工作要注意溝通,了解下級真正需要;知道下級的能力與實際情況,及時反饋評估
3、激勵的四個著力點
盡量滿足員工的合理需要、優勢需要
千方百計激發員工積極的動機
及時鼓勵、獎勵員工的正確行為
下力氣將員工分散的奮斗目標引導到組織的大目標上
四、領導凝聚力
(一)溝通與認同
1、先溝通后認同
先認同人后認同事
2、如何贏得認同
要認同先溝通,要溝通先找共同點
(二)育人與留人
1、學習的四個定義
學會生存,適應環境
學會溝通,適應人際關系
學會學習,適應信息化
學會專業技術,適應職業生涯
2、學習的四個途徑
通過“忘”來學習
通過“思”來學習
通過“教”來學習
通過“做”來學習
3、五級領導者
第一級領導者
第二級領導者
第三級領導者
第四級領導者
第五級領導者
4、如何留住人
制度留人
待遇留人
事業留人
環境留人
感情留人
雷尼爾留人
(三)匹配與權變
1、能級原理
2、角色的調整
3、距離的調整
4、方圓的調整
大方小圓
內方外圓
后方先圓
己方他圓
5、人際糾紛的調整
分清是原則分歧還是無原則分歧
分清是年深日久的矛盾糾紛還是新近形成的矛盾糾紛
先內后外
先虛后實
先明后暗
6、權變藝術
對想干不會干的人的領導方法
對不會干不想干的人的領導方法
對會干不想干的人的領導方法
對既會干又想干的人的領導方法
(四)軟權與硬權
1、軟權力與硬權力運用原則
軟權力和硬權力搭配使用
盡量多用軟權力少用硬權力
實踐上,先用軟權力后用硬權力
2、什么是軟權力,如何運用軟權力
軟權力來源于品德
軟權力來源于人格、個性
軟權力來源于業務專長
軟權力來源于領導藝術專長
軟權力來源于資歷、經驗
軟權力來源于能力與績效
(五)團隊與角色
1、位置與價值
蒙哥馬利對位置與價值的看法
“智慧”又“勤快”的人適合當中、基層管理者
“智慧”“不勤快”的人適合當領導
“勤快”“不智慧”的人是團隊中最糟糕的人
“不勤快”“不智慧”的人可當員工
2、左腦+右腦
左腦的三大優勢
右腦的三大優勢
如何結合左腦和右腦使用
3、內腦+外腦
外謀內斷是分工
外多內少是人數
外先內后是程序
外輔內主是責任
外放內收是思維
外下內上是角色
4、貝爾賓的團隊理論
貝爾賓模型
實干家
推進者
外交家
智多星
監督者
完美主義者
協調者
凝聚者
五、提升領導力,做一名現代領導者
(一)領導力的特點
1、雙向性
2、疊加性
3、非對稱性
4、非強制性
5、非連續性
6、藝術性
(二)領導的路線圖
1、以身作則
聽清楚自己的聲音,知道自己的理念、價值觀和想干的事
使自己的行動和理念一致,并且給下級做好榜樣,以身作則
2、共同愿進
形成共同愿進
把共同愿進變成大家自覺的行動
3、發動眾人
找到與我們事業相關的人
授權給與我們事業相關的人
4、激勵人心
對每個有成績的員工個人進行激勵
學會慶祝集體的勝利
5、追求變化
通過適應當前的變化,叢中群找機會
通過創新,把機會變成事業上的成果
(三)增強執行力
1、如何落實執行力
關注現實
簡單化原則
二八原則
系統化原則
程序化
2、執行力是領導與管理的結合
領導強調激勵,管理強調控制、約束
領導重在軟權力,而管理強調硬權力
領導面向未來,管理重在現在
領導關注外部,管理關注內部
領導的對象是人,管理的對象是工作、業務
領導注重個性化,管理注重共性化
領導強調柔性化,管理強調鋼性化
領導關注價值,管理關注效率
(四)學習領導學
1、領導學的特點
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不能太軟,也不能太硬
不能太易,也不能太難
不能太土,也不能太洋
2、領導學的基本理論
特質理論
行為理論
以工作為主的領導方法
以關心人為主的領導方法
既關心人又關心工作的領導方法
權變理論
交易理論
變革理論
替代理論
3、領導學的定義
(五)提升領導藝術
1、領導藝術的個性差異性
2、領導藝術需要摸索、創新
3、領導藝術的特點及運用
象征藝術
跳板藝術
木桶藝術
彈鋼琴藝術
(一)簡約化與自主化
1、毛澤東的“出主意”、“用干部”
毛澤東對劉邦的評價
政府職能:宏觀調控、市場監管、公共服務、社會管理
2、鄧小平的“領導就是服務”
3、江澤民的“要研究領導科學”
(二)柔性化與隱性化
1、由“領”到“導”的轉變
“導”的含義
疏導、輔導、檢查督導、誘導
2、從硬權力到軟權力的轉變
3、領導的四種境界
“恨之侮之”的領導
“敬而遠之”的領導
“親而譽之”的領導
“不知有之”的領導
4、領導的替代理論
(三)平民化與分散化
1、平民化的領導表現
2、平民化的領導方式
(四)革命化與增值化
1、領導的革命化
2、領導的增值化
過程沒有結果重要
成本沒有價值重要
目標沒有目的重要
效率沒有效益重要
(五)科學化與藝術化
安東尼結構(圖)
二、領導決斷力
(一)打開空間創新思維
1、霍布森選擇
2、鄧小平同志有關領導工作的論述
3、內腦+外腦
(二)縮短時間,加快發展
1、布里丹選擇
(1)布里丹選擇就是最優選擇
(2)布里丹選擇就是最亂選擇
思維方式混亂 情緒混亂 排序混亂
佩林擺理論
菲得勒理論
(3)布里丹選擇是最慢選擇
(三)三商并舉
1、提高情商
自知之明
自我管理
識別他人
溝通協調
2、提高膽商
3、提高智商
(四)四個要素
1、目的(為什么)
2、目標(干什么)
3、途徑(如何干)
4、對策(如何變)
5、修正決策
有利于領導的威信
有利于政策、決策、決斷的連續性、穩定性
有利于減少風險、減少損失
有利于上下級關系融洽、角色定位
(五) 善于激勵,贏得認同
1、贏得認同
E(決斷效果)= Q(決斷質量)X A(認同程度)
1、激勵機制
2、妥協
3、用人
2、要點回顧
1、用大看小
2、重視差異
3、正負兼顧
4、六個問答
一問何人做決斷 二問何時做決斷 三問決斷的原因
四問決斷的目標 五問如何去干 六問如何去變
三、領導影響力
(一)先激后勵
1、要把激和勵分開
2、激和勵要一致
克爾蠢舉
威士忌效應
鯰魚效應
3、激勵和決策、決斷要一致
(二)先心后智
1、潛能不激勵變成無能
2、心的激勵
尊重人、信任人、欣賞人、理解人、幫助人、關心人
3、智的激勵
羅森塔爾效應
4、心智結合激勵
(三)先我后他
1、激勵自我
2、激勵他人
3、訣斷力
4、執行力
(四)先分后合
1、激勵的對象先分后合
2、激勵的手段先分后合
3、保健與激勵先分后合
4、激勵與約束、控制結合
5、先正激勵后負激勵
6、激勵的制度與激勵的藝術相結合
(五)先要后到
1、E(激勵效果) = V(重要性) X P(可能性)
2、領導工作要注意溝通
領導工作要注意溝通,了解下級真正需要;知道下級的能力與實際情況,及時反饋評估
3、激勵的四個著力點
盡量滿足員工的合理需要、優勢需要
千方百計激發員工積極的動機
及時鼓勵、獎勵員工的正確行為
下力氣將員工分散的奮斗目標引導到組織的大目標上
四、領導凝聚力
(一)溝通與認同
1、先溝通后認同
先認同人后認同事
2、如何贏得認同
要認同先溝通,要溝通先找共同點
(二)育人與留人
1、學習的四個定義
學會生存,適應環境
學會溝通,適應人際關系
學會學習,適應信息化
學會專業技術,適應職業生涯
2、學習的四個途徑
通過“忘”來學習
通過“思”來學習
通過“教”來學習
通過“做”來學習
3、五級領導者
第一級領導者
第二級領導者
第三級領導者
第四級領導者
第五級領導者
4、如何留住人
制度留人
待遇留人
事業留人
環境留人
感情留人
雷尼爾留人
(三)匹配與權變
1、能級原理
2、角色的調整
3、距離的調整
4、方圓的調整
大方小圓
內方外圓
后方先圓
己方他圓
5、人際糾紛的調整
分清是原則分歧還是無原則分歧
分清是年深日久的矛盾糾紛還是新近形成的矛盾糾紛
先內后外
先虛后實
先明后暗
6、權變藝術
對想干不會干的人的領導方法
對不會干不想干的人的領導方法
對會干不想干的人的領導方法
對既會干又想干的人的領導方法
(四)軟權與硬權
1、軟權力與硬權力運用原則
軟權力和硬權力搭配使用
盡量多用軟權力少用硬權力
實踐上,先用軟權力后用硬權力
2、什么是軟權力,如何運用軟權力
軟權力來源于品德
軟權力來源于人格、個性
軟權力來源于業務專長
軟權力來源于領導藝術專長
軟權力來源于資歷、經驗
軟權力來源于能力與績效
(五)團隊與角色
1、位置與價值
蒙哥馬利對位置與價值的看法
“智慧”又“勤快”的人適合當中、基層管理者
“智慧”“不勤快”的人適合當領導
“勤快”“不智慧”的人是團隊中最糟糕的人
“不勤快”“不智慧”的人可當員工
2、左腦+右腦
左腦的三大優勢
右腦的三大優勢
如何結合左腦和右腦使用
3、內腦+外腦
外謀內斷是分工
外多內少是人數
外先內后是程序
外輔內主是責任
外放內收是思維
外下內上是角色
4、貝爾賓的團隊理論
貝爾賓模型
實干家
推進者
外交家
智多星
監督者
完美主義者
協調者
凝聚者
五、提升領導力,做一名現代領導者
(一)領導力的特點
1、雙向性
2、疊加性
3、非對稱性
4、非強制性
5、非連續性
6、藝術性
(二)領導的路線圖
1、以身作則
聽清楚自己的聲音,知道自己的理念、價值觀和想干的事
使自己的行動和理念一致,并且給下級做好榜樣,以身作則
2、共同愿進
形成共同愿進
把共同愿進變成大家自覺的行動
3、發動眾人
找到與我們事業相關的人
授權給與我們事業相關的人
4、激勵人心
對每個有成績的員工個人進行激勵
學會慶祝集體的勝利
5、追求變化
通過適應當前的變化,叢中群找機會
通過創新,把機會變成事業上的成果
(三)增強執行力
1、如何落實執行力
關注現實
簡單化原則
二八原則
系統化原則
程序化
2、執行力是領導與管理的結合
領導強調激勵,管理強調控制、約束
領導重在軟權力,而管理強調硬權力
領導面向未來,管理重在現在
領導關注外部,管理關注內部
領導的對象是人,管理的對象是工作、業務
領導注重個性化,管理注重共性化
領導強調柔性化,管理強調鋼性化
領導關注價值,管理關注效率
(四)學習領導學
1、領導學的特點
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不能太軟,也不能太硬
不能太易,也不能太難
不能太土,也不能太洋
2、領導學的基本理論
特質理論
行為理論
以工作為主的領導方法
以關心人為主的領導方法
既關心人又關心工作的領導方法
權變理論
交易理論
變革理論
替代理論
3、領導學的定義
(五)提升領導藝術
1、領導藝術的個性差異性
2、領導藝術需要摸索、創新
3、領導藝術的特點及運用
象征藝術
跳板藝術
木桶藝術
彈鋼琴藝術
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領導者、企事業經營管理者、董事長、總經理、各部門經營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