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熱門文章
相關熱門內訓課程
相關熱門公開課程
對于一個優秀的培訓講師而言,除了他的專業功底和演講技巧以外,完美契合的身體語言對出色的授課也至關重要。
身體語言對講師的重要性
語言文字、聲音和身體語言是傳播信息的三個途徑,也是培訓師在培訓過程中運用最多的工具和手段。其中身體語言相對來講所占比重更大,所謂“無聲勝有聲”用來形容身體語言的作用再合適不過。而身體語言卻也是講師在培訓中最易出現的硬傷。
“麥拉賓原理”
20世紀50年代,一位研究肢體語言的先鋒人物阿爾伯特·麥拉賓發現:一條信息所產生的全部影響力中,7%來自于語言文字(僅指文字),38%來自于聲音(其中包括語音、音調以及其他聲音),剩下的55%則全部來自于無聲的身體語言。
這個原理告訴我們,培訓師要將思想、信息準確地傳遞給學員,文字內容、聲音和身體語言,三者缺一不可。最重要的是,身體語言在傳播信息方面居然占到55%,這個數字就意味著,如果培訓師沒有正確運用合適的身體語言,將導致學員無法正確接收你的信息,甚至接收到錯誤的信息。而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也許就是你不經意中一個黯淡或飄忽的眼神,一個摸鼻子或撓癢癢的小動作,或者是一聲嘆息。
恰到好處的身體語言除了可以幫助培訓講師更加準確地傳遞所要表達的思想,幫助學員全面理解和掌握培訓師的意圖之外,還有利于提升培訓師的控場效果,塑造講師整體魅力和影響力。那么,如何規范身體語言表達,塑造優秀講師風范呢?
標準化的講臺風范
正確運用身體語言的三個原則
自信:培訓師在臺上要自信。
專業:培訓師是老師,就要體現為人師表的職業修養,要用專業去征服學員。
自然:身體語言是為主題服務的,要根據主題來設計身體語言。培訓師不是啞劇演員,也不是小品演員,因此身體語言不要太過花哨,自然表現即可。
基本的身體語言規范:“穩、大、慢”
“穩”:穩重、成熟、大氣、優雅。“穩”字當頭,這是第一要素。“穩”首先要求“腳要站穩”。著名演講家金克拉說過“站穩你的腳跟,像你的立場一樣堅定”。細數著名的政治家、企業家、培訓大師、演講家,他們在臺上的第一個特質就是“穩”,想象一下,沒有哪一個有素養的人會喜歡看講師在臺上上躥下跳,左右晃動。
“大”:大聲、大氣、大開大合、少用小動作。首先是聲音大,培訓師在臺上的發聲和平時說話有所不同,在臺上要求聲音比平時要大,這樣顯得“氣場足”,“大氣”。當然,聲音的大小也要結合現場的人數和場地情況,并非越大越好。其次要求盡量避免不雅小動作,小動作會顯得老師不夠大氣,比如頻繁眨眼、視線游離、嘴角亂動、腿部抖動、手指亂摸等。
“慢”:速度慢、頻率慢。在“穩”和“大”的前提之下,培訓師在臺上的身體語言要放慢頻率,表現出成熟、穩重、自信、大氣的形象。當然,“慢”的前提是“有力”,有力而慢速才叫穩重。缺乏力量的“慢”是慵懶,是缺乏自信的體現。
身體語言如此,培訓師的發音也同樣。在聲音足夠大的前提之下,也需放慢語速。如果聲音又大又快,只能表明發言者激情有余,太過沖動;如果聲音又小又慢,則顯得培訓師自信不足。所以,聲音是在大的前提之下,放慢速度,既顯得穩重而自信,又能保證培訓師表達流暢,咬字清楚,還可以在慢的基礎上做到抑揚頓挫。
需要注意的是,“穩”“大”“慢”是培訓師在臺上的基本要求,尤其是培訓師剛上臺的時候,做到“穩”“大”“慢”能夠為其塑造良好的講臺形象。但這并不意味著整場授課培訓師都維持這種狀態。其中還要求有“適當的變化”,無論是身體語言、表情、動作或者眼神。但是,變化不是亂變,不是沒有章法,而是圍繞“穩”“大”“慢”而進行。比如“穩”,并不是指培訓師站在一個地方一動不動,而是指要“定點”和“定區域”。同時在走動的時候也要走得“穩”,而非隨意亂動。比如“大”,聲音大并不是一味的“大”,要根據內容進行調整;動作也并非一直大動作,有時也不需要有動作。“慢”也并非所有的動作和聲音都慢,而是要根據主題內容適當加以調整。
專業化的身體語言訓練和要求
培訓師在講臺上的身體語言包括:表情、眼神、形體、手勢、站姿、行姿等。每一項都需經過專業的訓練。
培訓師的眼神要“聚光”
在眼神、表情、手勢、站姿、行姿等身體語言中,眼神起決定性作用。如果一個培訓師的眼神不夠專業,其他身體語言再好也會使培訓效果“打折扣”。所以專業的眼神決定了整個身體語言的效果。“聚光”的眼神給人專注、有力、自信的體現,使對方感受到被重視和尊重。因此,練就專注、有力的“聚光”眼神,是培訓師倍增舞臺魅力的關鍵所在。
相反,“散光”的眼神給人以心不在焉、目中無人的感覺。如果培訓師“眼中”沒有學員,就說明其“心中”沒有學員;培訓師心中沒有學員,那學員心中也不會有培訓師。謹記,“眼到之處,即為心到之處”。
表情的要求與訓練
培訓中的身體語言,除了眼神以外,還有一個重要方面,那就是表情。培訓師的表情要根據內容的變化而變化。常用的表情就是微笑。而微笑的訓練要結合眼神來共同展現。
①微笑練習:微笑的要求是露出八顆牙齒。訓練方法:第一步,拿出一支筆;第二步,張嘴;第三步,把筆放在嘴里;第四步,堅持半個小時。動作雖簡單,所傳遞的感情與能量卻是無法估量的。
②面部肌肉練習:如果有人對自己面部肌肉的靈活度不夠自信,可以去視頻里搜索“表情帝”,進行模仿與學習。
手勢語言的訓練
培訓師在講臺上的另外一個重要身體語言就是手勢。培訓師在講臺上的手勢要注意以下要點:
①要多不要少:當你需要使用手指時,最好是手掌,一定不可使用單根手指,呈現“手槍”狀。
②要曲不要直:培訓師在臺上,無論是整個手臂還是手掌,都要保持彎曲狀,無需伸直。
③要一致不要反差:培訓師在臺上,雙手應該協調一致,不可反差太大。雙手的形狀不一定完全一樣,但至少要接近,給人以平衡的美感。
④手勢要和文字內容相匹配。另外,培訓師在臺上的手勢也不宜過多,要達到且符合以上標準,需要培訓師花費時間多加練習,使之表現自然而非刻意為之。否則,會給學員以不自信、不專業的感覺。
此外,關于手勢還有“高不及頭,低不及腰”的標準,即手不可舉高過頭,否則就成了敬禮的動作,略顯夸張;低不及腰,就是要求手盡量不要筆直下垂,要適當的“端”起來。總結來講,手勢就是感覺手里抱著一個球,盡量使其放置在腹部的位置。綜上所述,身體語言的主要要求就是
“穩、大、慢”。除此之外,就是在此基礎上,根據授課的內容給予適當的變化,使之相互匹配,準確而有效地實現培訓課程的傳遞。
此外,需要強調的是,身體語言只要經過專門的訓練就可以“速成”,而課程內容需要持續的修煉和研發。真正的培訓師是“內容為王”,身體語言是為主題和內容服務的,形式不能大于內容,如果課程內容精彩了,課程自然就會倍受歡迎。
上一篇 : 【餐飲培訓】餐飲業的發展內核是標準化管理
下一篇 : 培訓講師如何堅持自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