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熱門文章
相關熱門內訓課程
相關熱門公開課程
“業務型”領導和“管理型”領導的4大區別,你一定要知道!
“管理型”管理者和“業務型”管理者,一個是好將軍,一個是好士兵,而好士兵未必能成為一個合格的好將軍。
那“業務型”管理者和“管理型”管理者到底有哪些區別呢?你一定要知道!
01, 急于求成VS延遲滿足。
業務型管理者他們往往急于求成,在工作中他們也習慣爭奪第一,常常掛在嘴邊的口頭禪是:“算了,讓我來吧!”
通常這類管理者,在面對下屬有問題時,往往先想到的是業務本身,從業務角度出發。一旦出現差錯,他們忍不住擼起袖子,替員工去取得成效。
尤其是當有業績壓力時,“業務型”管理者的焦慮遠比員工要多得多,他不想花費心思去慢工出細活,或想法去輔導下屬如何去做,只想單靠自己去插手業務,盡快取得成效。
久而久之,在下屬眼中,這類管理者就成為了隨叫隨到,替下屬解決問題的“超人”。
而管理型管理者,他們更加注重延遲滿足感。在工作中他們講究眾調,面對問題也會從下屬自身出發:“你怎么看呢?”“根據你的想法,不妨放手一試。”
他懂得自己坐上管理之位后,要摒棄業務思維,這時團隊的整體發展才是重中之重。對于下屬本身存在的問題,無論自己怎樣去插手,也只能影響個別,而對整體發展是絲毫不起眼的。
因此,只有團隊問題才是他們需要深挖的,下屬有問題只能去輔助,讓他們自己學會改進和成長,而非去代替他們成長。
總之,管理型管理者他們在心態上轉為延遲滿足,不急于求成,愿意慢下來去抓關鍵問題,去提供輔導,而非代替成長。
02, 舞臺中央VS退居幕后。
“業務型”管理者,喜歡站在舞臺中央,他曾是團隊的佼佼者,一般也最引人矚目。而一旦做了管理,把機會外放,看到員工大展身手,收獲鮮花和掌聲時,他們內心多少會有些失落,在他們的思維中還依舊存在著慣性,總是忍不住想要跟身邊的員工去較勁,讓自己拔得頭籌。
我認為,管理的樂趣不在于你做出了什么樣的成績,而是你帶領的團隊產出的何種成果。當你成為了管理者,就要習慣把那些具體且重要的工作,托付給下屬去完成。
而那些“管理型”管理者,他們則會退居幕后,放權給下屬,交由他們去完成。對他們來說,就是看著過往的舞臺有了新人的繼承,自己則默默退居幕后,看著員工像過去的自己一樣去成長,去收獲贊揚。
總之,不要和下屬去較勁,把自己的戰場和舞臺托付給下屬,放手給予他們光環,低調退居幕后做下屬強有力的后盾。
03, 完美主義VS失敗成長。
為什么有的管理者不敢把重要的事情交給下屬去做?
我常常聽到有的管理者是這樣說的:“這項工作交給他,可能做不好!”
你看,因為擔心下屬的能力,害怕下屬做不好,不敢去放權。而造成這種原因的,往往是因為管理者本身不想去面對失敗,這類管理者從思維上也是存有“業務型”的思維。
當你不敢放手讓員工去做,當你自己刻意追求完美主義,也不允許下屬犯錯時,他們就沒有機會去練手,怎樣去獲得成長呢?
在“業務型”管理者眼中,員工的失敗,那是團隊的失敗,也是他們自己的失敗,對于未知的恐懼,他不愿意冒一絲風險。
而“管理型”管理者,他們會適當放寬界限,讓員工去做,從不足和失敗中逐步共同成長。甚至這類管理者,自己也勇于替下屬去擔責,去兜底,讓員工無后顧之憂地去鍛煉自己,在工作中獲得突破。
總之,“管理型”管理者他們擁有成長性思維,更加愿意讓自己、也敢于讓他人去迎接挑戰,從失敗中獲取經驗,因為失敗本身也是一種歷練。
04, 討人喜歡VS接受被人討厭。
“業務型”管理者多數喜歡被人追捧,同時也不希望被別人討厭,在工作中過于看重下屬對他們自身的擁戴。
甚至一些“業務型”管理者,他們為了獲取員工的滿意度,也會有意降低下屬的工作難度、減少安排量從而自己大包大攬,來彰顯是個好領導,最終導致下屬閑死,自己忙死。對于那些有上進心的員工,會發現在你手下雖然舒服,但毫無成長空間。
而“管理型”管理者,他們注重的是團體,對有限的資源進行合理的調配,讓團隊最大限度地完成工作目標,以此來逼迫他們獲得質的飛躍。
同時,他們懂得會用一定的技巧來維護上下級關系,但這些技巧中絕對不包括“幫下屬減輕工作”。另外,管理性領導不怕得罪人,敢于做不受歡迎的決定,更不會做老好人。
寫在最后:
你是業務型領導,還是管理型領導?如果你帶團隊工作很累,那答案很明顯。做管理,一定要懂得想要獲得大家的認可,只有帶團隊拿成績這一條路可走,而“業務型”管理只會讓自己和團隊越來越累。
上一篇 : 領導心太軟是種病,你得治!
下一篇 : 抓好這4點,管理會變得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