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熱門文章
- 盤點2014年世界排名前十企業培訓
- 淺析辦公室推行5s管理的意義
- 培訓管理者能力提升也要遵循“721
- 淺析肯德基企業社會責任
- 企業對內對外的有效溝通
- 金融證券業銷售團隊的建設與管理
- 淺談中小型企業是否有必要外請培訓講
- 醫藥營銷管理的5個核心
- 探析“老干媽”陶碧華的企業管理之道
- 企業為什么要賦能
相關熱門內訓課程
相關熱門公開課程
眾所周知,“精益生產”必須滿足三個基本的條件:熟練而穩定的人員、完善而規范的流程、精準而系統的計劃,三者缺一不可,除此之外,還必須具備精確的“標準”,比方說物料標準、工藝標準、產品標準等。而在中國的制造型企業中,幾乎90%都無法達到這些要求。所以,在推行精益生產的中國企業里,真正成功的也不到10%,我想,這就是最主要的原因。
企業想變革是一件好事,它可以強化企業的競爭力,可是,任何變革都不能脫離現實。就“精益生產”而言,它本是由詹姆斯·沃麥克總結豐田汽車生產方式后,提煉出來的,而豐田的管理基礎和企業歷史盡人皆知。出于對標桿的崇拜,10多年前,“精益制造”這個概念也就毫不猶豫地被引入中國。一些地方政府更是在打理推廣,現在,國內對“精益生產”情有獨鐘的企業幾乎到處都是,到處都有人在打著精益生產的幌子在搖旗吶喊,但卻實在找不出幾個因為搞“精益生產”而受益的企業。也就是說,由于不具備一些重要的基本先決條件,“精益生產”距離大部分的中國企業,應該都還很遙遠。
“精益生產”的趨勢是,生產線越來越短,越來越簡單,設備投資越來越少;中間庫存越來越少,場地利用率越來越高,成本越來越低;生產周期越來越短,交貨速度越來越快;各類損耗越來越少,效率越來越高。也就是說,真正的“精益生產”,絕對可以給制造企業帶來脫胎換骨的變化,這點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精益生產”一定源于科學管理,必須立足在企業內部完善而扎實的管理基礎之上才行。對于先天不足、后天不良,管理還處于原始狀態的中國企業而言,缺乏的其實不是“精益生產”,而是內部基礎管理的規范化。所以,中國企業在推行精益生產之前,一定要洞察到“精益生產”所需要的管理環境,一定要先實現內部基礎管理的轉型和升級,否則的話,都只能淪為一場折騰。
上一篇 : 如何發展品牌?
下一篇 : 探究:領導忙員工閑狀態的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