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小華老師簡介
博客訪問:1830680
培訓匠人、經管作家。 新工匠精神的提出者與倡導者,10年工匠文化研究歷程和10年職業培訓生涯,浙江大學主講教授,浙江工業大學特聘教授;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上海財經大學等特聘專家。 足跡遍布全國100多個城市,受訓企業達2600多家,受訓人員超29萬人次,平均每年約200場培訓,..
蔣小華最新博文
- 2024年的關鍵詞:錘煉!..
- 哈爾濱,為何能火爆出圈?..
- 東方甄選“小作文事件”幾點看法..
- 許家印,不可原諒
- 任正非:我是果粉
- 從孫子兵法談俄烏戰爭..
- 做人,當如曹德旺
- 警惕:2023年世界500強我國..
- 王寶強與《八角籠中》..
- 蔡崇信的厲害之處在哪里?..
蔣小華主講課程
很多人用二元思維來看待問題。比如,“我是繼續將就,還是跟TA分手?”“我是繼續忍受還是換一份工作?”所謂二元思維,即非黑即白、非善即惡,非對即錯、非好即壞、非此即彼、非友即敵等。 打造賦能團隊,團隊需要有“第3選擇”的思維模式。那么,什么是第三選擇?當產生兩種選擇:打,或者逃;我贏,或者你贏;反抗或者忍受;成功或者失敗;支持或者反對時,第三選擇則是:我們協同,一起達成另一個更好的結局。 比如,“我是繼續將就,還是跟TA分手?”通常情況是,一是羅列出各種分手的理由,二是忍受不能忍受問題,繼續過下去。而第三選擇是,給各自相應的自由空間,接納各自的缺點,重點關注對方的優點。 再比如,“我是不是應該換一份工作”,二元思維是:一、由于我不喜歡,所以我必須換工作;二、由于我想離家近一點,就只能忍受,繼續做下去。第三選擇是,我改變自己和影響他人,讓我喜歡上這份工作。 第三選擇不是“聽你的”或者“聽我的”,而是尋找“我們共同的方法”。每件事都存在第三選擇,每個人都有第三選擇的能力;第三選擇是超越你的或我的方式,設法找到更高明、更好的方法,讓雙方都能從沖突中找到一條出路。 第三選擇,其實就是追求一種雙贏的協同模式。即當我們遇到沖突時,要朝有更好選擇的方向發力。工作不是網球賽,只能有一方贏球。當雙方都贏,就能夠共同創造出一種新局面,讓彼此都感到滿意,這絕對更令人快樂。 詢問:“你愿意尋找一種雙贏的解決方案嗎? 發揮“協同”的步驟必須從“你是否愿意與我一起尋求一種雙贏的解決方案,讓我們都能滿意”這個問題開始。 這是個革命性的問題,可以讓對方減少防御,與你一同探索與實驗,引導雙方走向雙贏的軌跡上來。例如,當員工努氣沖沖的找老板要求加薪時,二元思維的做法是:拒絕或同意,而協同的做法是,首先詢問“你是否愿意尋求雙贏的解決方案”。 界定:雙方的相關利益和訴求 要討論“更好”意味著從實際出發,明確雙贏的相關要求。比如,員工要求加薪,界定是否可以讓工作更上一個臺階,能否創造更大的業績,這也滿足老板的需求。 有一個很好的例子。有一個媽媽把一個橙子給了兩個孩子,結果兩孩子爭吵著要橙子。于是媽媽讓老大負責切橙子,老二可以優先選橙子。然而,老大把半個橙子的皮剝掉扔進了垃圾桶,把果肉吃了。老二把果肉挖掉扔進了垃圾桶,把橙子皮留下來泡水喝。顯然,老大是想吃果肉,而老二呢?只是想要橙子皮而已。假如事先孩子們或者媽媽了解對方的需求,就可以做到讓雙方的利益最大化了。 創造:一個雙贏的解決方案 雙方共同努力,去探索和創造一個可以達成界定條件的第三選擇。這個選擇究竟是什么,并不是由誰決定,而是由雙方共同商討出來。比如,在商討員工業績上升另一個高度時,則要給與他們相應的工資漲幅。當形成真正的第三選擇時,協同雙方就會群情激奮,這說明達成了協同。 總之,協同就是1加1等于3或10甚至100!協同就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放棄成見,創造雙贏的碩果。協同與妥協是兩碼事。妥協時1加1最多等于1.5,雙方都有損失。協同,不僅能夠解決沖突,而且超越沖突,獲利更多。 可以說,協同是整體大于部分之和的自然法則。在協同時,不是采用“你的方法”或“我的方法”,而是采用“我們的方法”達到更好、更有成效的結果。你和我在一起的力量遠大于我們單個人的力量。如同群飛的大雁,所產生的效果就是協同效應。 因此,領導者需要將第3選擇的協同思維植入團隊中,這是創造協同團隊的基礎所在。 |
上一篇 : 成長型中小企業的6大“內傷”
下一篇 : 內部客戶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