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熱門文章
- 杭州營銷管理培訓之大學生眼鏡市場需
- 杭州營銷管理培訓之寶麗眼鏡平價超市
- 中國服裝品牌管理不能速成
- 嚴明-中國移動廣西分公司《向華為學
- 《高效時間管理》—重慶通信建設、中
- 中國家居賣場的七大趨勢
- 電子商務的歷史發展及中國狀況
- 《管理者角色認知》-中國石油安徽銷
- 蘋果CEO會見中國三家電信運營商高
- 蔣小華-中國石油華東化工銷售有限公
相關熱門內訓課程
- 中國移動客戶經理營銷技巧與服務技能
- 互聯網思維管理模式1.0版——中國
- 中國電信服務管理和投訴處理滿意度的
- 中國電信渠道管理實務訓練
- 中國電信門店體驗式銷售
- 中國紅色教育—“艱苦奮斗 科學發展
- 中國官場文化與政府公關技巧
- 中國電信-10000號服務營銷實戰
- 現代項目管理在中國電信ICT項目中
- 中國銀行業媒體危機公關與聲譽風險管
相關熱門公開課程
筆者多年從事管理培訓工作,也接受過國內不同層次的管理培訓課程。深感中國管理培訓伴隨中國市場經濟的成長和加入世界經濟一體的步伐進展迅速,成為眾多企業改革改制、經營發展的重要催化劑。但同時因為現代管理培訓畢竟也是一種舶來品,我們對它的消化吸收及本土化功夫還不到位,因而在管理培訓的實踐中也存在著許多問題。對這些問題加以理論上的廓清,并在此基礎上探討完善中國管理培訓的基本思路,想必也是一種利國利民之舉。
一、成績
中國管理培訓培訓起步較晚,因而存在基礎不堅實的先天不足,但也有著直接從國際最新培訓理念和方法入手的后發優勢。經過這些年的不懈探索和艱苦努力,國內管理培訓可謂成就斐然,已成為促進管理發展的一門新興產業。
1、融貫中西,追求前沿
適應我國全面融入國際經濟一體化的需要,絕大部分管理培訓從內容安排到方式選擇,均能做到緊盯當代管理前沿,與世界管理發展趨勢同步。如上世紀九十年代了來,學習型組織建設、執行力、6δ管理等,都曾成為紅極一時的培訓熱點。
同時,中國的管理培訓也能在不同程度上體現本土特色,其中以曾仕強教授“中國式管理”最為著名。而《水煮三國》等暢銷書的流行,又借助“戲說”經典,達到了管理培訓本土化的“借尸還魂”之效。
2、務實導向,操作性強
由管理培訓的性質和培訓對象的特點決定,任何管理培訓的重點都要在兼顧理論知識、實用技能、超前觀念的基礎上,強化務實導向。筆者一貫主張管理培訓的基本取向應為:知識傳輸與能力鍛煉并舉,突出能力鍛煉;水平提高與品質完善并重,突出品質完善;認識發展與觀念轉變并進,突出觀念轉變。對這一取向,本人自然努力身體力行。實踐的結果,得到了絕大多數學員的肯定,也得到部分同行的認可。
實際上,國內各種管理培訓都在努力強化實用導向,否則管理培訓也難以有更大的市場空間。正是在這一點上,可以說這些年中國企業管理水平在整體上有很大提高,固然有實際工作者的潛心探索,管理理論家的深入研究,但眾多管理培訓者也絕對有不可磨滅的功勞。
3、一體兩面,比翼齊飛
遵循國際上通用的法則,中國管理培訓的發展基本上也做到了將培訓與咨詢結合起來——通過培訓為咨詢打開門戶,反過來又借助咨詢提升培訓的等級。大多數培訓機構都冠以“管理咨詢公司”而不是“管理培訓公司”;而他們的業務流程圖也大多涵蓋了培訓與咨詢的“一體兩面”,就再清晰不過地表明大家所構建的正是這種以咨詢推出培訓,又以培訓帶動咨詢的共生機制。
顯然,這種機制無論是對于鍛煉培訓隊伍還是更好地服務企業,都是利遠遠大于弊的。中國的管理培訓就正是在這種“一體兩面”中不斷成長壯大,同時也確實靠這兩手幫助了相關企業的管理發展。
4、形式活潑,寓教于樂
任何理論只有在入腦入心的情況下,才能轉化為強大的精神動力和實踐力量。為此,幾乎是所有的培訓師都在竭盡全力完善培訓的形式,以增強培訓的現場效果及長久影響。以余世維先生為代表的“演說”風格風靡一時,確實感染了一群又一群的被培訓者。而“沙盤模擬”等方式的推出,又進一步將學員置于某種真實的情景中,在充分的參與中迅速提高管理技能。
二、問題管理
培訓作為一種新興的教育服務產業,直到目前還很不成熟。中國不少企業喪失了曾經的輝煌,恐怕與某些膚淺的管理培訓的誤導不無關系。管理培訓對中國企業的管理進程,“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確實叫人愛恨交織,哀怨有加。這些問題,既有技巧層面的,更有戰略層次的。
1、缺少戰略,創新不足
如同整個中國的管理體系至今沒有形成自己的特色,中國管理培訓最大的不足是普遍缺乏一個完整的戰略,從管理培訓的基本理念、體系構建到策略分析、實施方案,基本上都流于臨陣磨槍,倉促應付。在全民缺乏成熟理性指導的背景下,許多培訓機構和培訓師不得不遷就被培訓方,這幾年幾乎是所有的管理培訓都在追求時尚——流行什么培訓什么,而缺乏一個系統的長遠的戰略思考和分步推進的實施策略。
不難判斷,在管理培訓轟轟烈烈、一派興旺的背后,其實缺少內涵,根基不穩。這種表面的繁榮對提升中國企業的管理素質并無多少實際的幫助。
2、流于形式,短期效應
任何一味向時尚靠攏的東西,都逃不脫形式重于內容的流弊。中國管理培訓急于獲取轟動效應,就難免過份突出包裝,形式熱鬧而內囊空虛。
這樣的培訓其結果就必然是現場反應十分熱烈、學員情緒高漲,培訓師得到一片喝彩;可是培訓結束后學員頭腦中仍然是一片空白,根本談不上對學員單位管理工作有多少改進和推動作用。
3、蜻蜓點水,華而不實
中國管理培訓的蒼白性,還體現為不少培訓機構很像是跑江湖的草臺班子,僅有幾個拉培訓定單的培訓“掮客”,而沒有一批隊伍穩定、功底深厚的培訓師。因而一旦拿到培訓定單,就只能照對方要求倉促組合培訓課程,但實際上臨時找來的培訓師并不一定具備相應的知識和技能功底。于是只能對培訓內容草草點到,并憑借嘴皮上的工夫巧妙地繞開關鍵之處,盡講一些不著邊際、無關痛癢的東西,拿錢走人了事。
三、根源
以上各種問題,從實質上說,也是中國發展過程中,舊的東西已喪失了其征服力,而新的東西又來得太快、還來不及研透其內核,只能囫圇吞棗,弄得整個發展局勢出現了上不得也下不去的尷尬局面的一個縮影。
1、全民浮躁,急功近利
這一點是顯而易見的,不論是培訓方還是被培訓方,在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里,早已沒有了那份面壁十年苦讀書的耐心。“短平快”的快餐文化大行其道,不少企業奢望我們的培訓師都是“金手指”,能夠點石成金。這種不切實際的幻想,到頭來是既害了企業自己又害了剛剛興起的中國管理培訓事業,導致雙方整體“缺鈣”——無論是企業還是培訓,在殘酷的國際競爭中根本站立不起來。
2、惡性競爭,自毀江山
由于管理培訓市場潛力巨大,也由于進入培訓市場的門檻較低,所以各地特別是京滬深各種類型的管理咨詢和培訓機構近幾年急劇膨脹。面對相對較低的市場份額,國內培訓市場必然出現競爭日趨激烈的局面。各培訓機構為了爭得市場之一羹,可謂是絞盡腦汁,甚至不惜以賭徒心理對待培訓事業——先把培訓搶到手再說,管他自己有無相應的實力。至于質量和聲譽,就顧不了那么許多了。
在這種競爭中,為了增強各自的吸引力,于是像余世維這樣的名流就被競相邀請,不停地出入各種培訓場所,成了眾多培訓機構的主打名師。這么一來,更加導致各地管理培訓沒有自己的特色,同一培訓課程被反復克隆,重復建設的弊病也被移植到管理培訓領域中來了。
這么做的最終結果,是以整個管理培訓市場的個性被銷蝕、內容雷同化、方式單一化為代價而造成培訓聲譽每況愈下,越來越多的企業對外部培訓不屑一顧。
3、缺少支撐,生搬硬套
綜上,正因為各培訓機構沒有長遠的戰略思考,也沒有穩定的培訓研發人員、開拓人員和具有鮮明個性的培訓師隊伍,所以在流行的壓力和誘惑下,只好走“現學現賣”的快而不捷途徑,對培訓課程七拼八湊,倉皇應付。
這種缺乏以深入持久的理論研究作支撐、十年磨一劍式的體系建設為依托的培訓,要想達到成為中國管理變革的排頭兵、沖鋒號的角色,要想把中國管理培訓事業持續做大做強,肯定是一個美麗的泡沫。這也就是多年來,中國管理培訓日漸增多,而中國企業的管理國際競爭力卻持續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出路
面對上述問題,我們不能選擇退卻,也不能視而不見,而要通過深刻的檢討,思索努力做好中國管理培訓的有效途徑。
1、走入企業,夯實基礎
許多管理學者和企業精英認為,與其說管理是一門科學理論,不如說管理更是一種實踐藝術,不太可能由遠離企業現實、關在書齋里或研究室里埋頭冥思苦想的純學者創建出能真正解決中國企業發展戰略策略的管理體系出來。做管理學問是如此,做管理培訓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所以,改進和完善中國的管理培訓,最重要的就是要長期深入中國企業發展的實際,有具體針對性的開發培訓課程。由此,不存在有適用有于不同企業、所有對象的培訓內容和方式。
顯然,真正有效的、能對企業管理發展起引領和推動作用的培訓,必須是根據用戶需求專門定制的。而定制的培訓,也必然要以熟悉企業的歷史和現實為前提。同時,這種定制的培訓,無論是企業還是培訓機構的投入都會很高,這又會使得相當一部分企業對管理培訓望而止步。但由于這樣的管理培訓所具有的極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有利于企業切切實實地提高效益,因而這種培訓的綜合成本效益反而會比表面看來價格低廉的泛泛而談的培訓要高得多,有眼光的企業反而會青睞這種優質優價的培訓。這就需要更多的企業樹立新的培訓成本意識,而各個培訓機構也需真正做到“量體裁衣”,讓受訓企業感到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
更重要的是,這種培訓必須要由企業和培訓機構雙方的有關人員共同研究、聯合開發出來。只有這樣結合實際工作者和培訓工作者開發出來的管理培訓課程,才能真正源于企業管理實踐而又高于其實踐,并回過去引領管理實踐的發展和深化。
2、教研一體,高屋建瓴
盡管為了提高現場效果,培訓師要做大量的渲染氣氛、營造快樂的工作,但培訓不論怎么講都不是演小品、玩雜耍(當然也不能故意玩深沉),任何事情只要是刻意去追求某種效果,就必然會走向它的反面——舍本而逐末。管理培訓自然也是這樣,一旦人們過份講究培訓形式上的活潑新穎和一味追求內容的務實可行時,管理培訓大概也就離其末日不遠了。
筆者始終以為,培訓的核心價值應該在于必須撞擊學員自以為是但實際為非的既有觀念,努力啟發他們在痛苦思索中的鳳凰涅槃。而要達到這樣的境界,培訓師沒有濃厚的文化底蘊和理論素養是絕對不行的。要想在培訓世界中真正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價值或核心競爭力,培訓師就要沉下心來,認真做一段時間的學問,整理自己的思想脈絡,提出新的管理設想。然后才能在以后的培訓中把自己的超前意識和獨到思維用充滿睿智的語言表述出來,引導學員高屋建瓴,直接看透管理工作的癥結之所在,以銳利的思想刀鋒,去解現實中一團混沌之“牛”。
這樣,在培訓世界里真正悟大道之人,就必須投入大部分精力從事管理科學和經營規律的研究,并在理論上有所建樹。凡成天到晚東奔西跑到處趕場子之人,不出多久,就會將其老本耗盡,其培訓事業的迅速崩盤,也就指日可待了。
3、整合資源,做大做強
管理培訓是做給各級管理者的,而管理者群體普遍有很高的智商和悟性。要讓這些人中精英對培訓師的培訓如饑似渴,而培訓師又極可能沒有他們聰明能干和見多識廣,如何能夠在“關公”門前耍大刀還要“關公”們耳目一新,惟有培訓師們集合行內行外之智慧,整合各方培訓優勢,以天下之識去應對學員個體之腦才能出其不意、擊中其管理實踐及其局部思維的軟肋。
為此,凡從事管理培訓工作的人員,應該打破各種清規戒律及思想束縛,積極主動在業內建立起不同形式的戰略聯盟,共謀管理培訓發展新路。這樣的聯盟應該融科研院校的學者、企業一線的經理、培訓機構的專家為一體,使聯盟中的各方相互揚長避短、實現優勢互補,真正做到管理培訓師是掌握相關前沿理論的學者,歷經所培訓領域長期實戰的行家,心理咨詢專家,職業生涯顧問“四位一體”的統一。
4、不斷反思,自成一格
在某種意義上說,管理培訓也是一種商品,必須具有商品的一系列重要特性,其最突出的就是要形成培訓品牌并擁有各自不同的目標消費者群體。而要形成這樣的品牌,就必須要有培訓師自創的特色,這也就是管理培訓中的“自主知識產權”。以往全國某一時期風行一種培訓課程,眾多培訓從內容結構到形式表現都如出一轍,至多只有投影或PPT畫面上的少數區別及培訓師語言工夫和表演天份的不同,且一位培訓師能包攬不同領域、不同學科內容的培訓——這樣一種培訓風景線肯定是一去不復返了。
正本清源,管理培訓既然要引導學員思索和解決他們面臨的不同的實際問題,就一定要求培訓師的培訓課是不能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換言之,他的許多培訓課應該具有唯一性,不可復制、不可推廣,其他人想學也是徒勞。每個培訓師應該努力在不斷的經驗反思和理論研究的基礎上,創出自己的特色。
當然,筆者也無意把這一點推向極至,苛求培訓師每次培訓都要做到從內容到形式的煥然一新。只不過是表明,所有的管理培訓都要有自己的獨特定位,培訓師每到一處,必須對其培訓方案作出相當程度的調整,萬不可“一招鮮吃遍天”。會不會將講授內容原封不動地搬到另一場合,正是區分學校教師與成功培訓師的關鍵。
上一篇 : 針對金融界、持股人和新聞媒體的公關活動
下一篇 : 行課網:讓中國企業培訓更具有針對性